龙安古民居旁的消防管道
整修后的忠山十八寨先贤祠
凝秀堂里的灭火器材
散落民间的古民居建筑,如何保护?这些历史实物遗存,怎样找到保护的“破题”之举,从而留存得更加长远?这不仅为文物保护部门所关注,也为诸多民间文化人士所关注。近日,记者先后到大田、三元等地采访,探寻人们保护古民居建筑的“破题”之举。
古民居土堡待长远保护
芳联堡位于大田县均溪镇,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南北各长60米,高约9米的外围,形成占地3600平方米、拥有160间房的大土堡,其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堡后呈半圆形,前为2层,其它3面为3层,左右共设3门,两边各一角楼。有外围墙体,双层走廊,围墙共有40多个窗口,可凭窗自卫和通风,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显示出古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不可多得的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
5月26日,记者在大田采访,与当地镇干部交谈,聊到芳联堡的保护措施。目前,整座堡主要依靠宗族理事会管理保护。宗族理事会完全是民间组织,有一套纯民间的做事方法。宗族理事会的民间性,一定程度影响了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芳联堡,对较大规模修缮等保护项目的向上申报,也影响了这座古民居建筑的长远保护措施。当地一位文化人士指出,不少古堡性质的古民居所有权为同一姓宗族共有,一旦涉及到政府层面的保护项目申报,往往就存在项目申报主体难以明晰等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下基层做文物调查的市文管办有关负责人,她表示,主体不明是古民居建筑保护当下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些散落乡村的古民居建筑,大多是同一姓祖辈所修,累月经年,子孙繁衍,这些古民居建筑必须依靠宗族的力量,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一些具有较大文物价值的古民居建筑“浮出水面”,进入各级文保名录,但在保护项目的申报落实等方面,往往十分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平古民居境况堪忧
大田县广平镇是个大镇,至今留有不少古民居建筑,这些古民居保存着独特的乡居建筑格局,歇山顶,高翘檐,民居内房墙屋门,雕梁画栋,旧题古文,实属难得。但它们散落在乡野四处,经风吹雨打,有的已难以继续支撑,不少古民居建筑瓦檐漏水,屋构倾塌,境况堪忧。
连德良是镇文化站的干部,几年前他来到镇里工作,就下乡调查这些古民居。时间长了,他与这些古民居也建立了某种特别的感情,有保护之心,而余力不足。在他看来,当地的这些古民居最大的现实问题是混杂在新的砖房民居当中,东一座,西一座,没有连片,这样就不足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保护。如此分散,也将加快它们各自没落的步伐。
连德良介绍说,这些古民居大多是当地不同姓宗族的祖房,祖上荣光发达,因而建了这些大房子。历经世事变迁,家族兴衰迁变,后人渐渐迁出这些老房子,古民居空出来,进而到了必须加以保护的时候。这些没人住的古民居,若不经保护,过几年很快就会面目全非。连德良感到痛心的是,一些老房子,随着后代迁出而成空屋,防火、排水等保护问题随之而来,防盗问题也随之出现。广平村有一幢建于清代的深源堂,整座民居将传统建筑与儒家文化结合起来,天井四围的板墙上留有一幅幅精妙的古诗书法,十分难得。连德良说,这座老房子,原来还有不少雕花门窗,现在因为没人居住,大门也坍塌敞开,那些雕花门窗不翼而飞了。
这座深源堂的保护,广平镇政府和文化站想方设法。文化站曾与三明市区一经营儒学私塾的文化人士深讨,本想将私塾班引进这座古民居,但终因各种因素而未能达成合作。
“破题”之举还需用心
三元区莘口镇龙泉村龙安自然村,是三明市区周边古民居建筑较为集中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都慨叹村里古民居遗存完整。李大荣是村主任,目前他正致力于村里古民居的保护。在他看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外来人到村里参观这些民居遗存,也是保护的一种方式。
村里的凝秀堂是一幢保护完整的古建筑,这是一座清代古民居,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木构,悬山顶,檐廊中部不设廊柱,显得正厅宽阔明亮,门牌楼为砖石结构。201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主任带记者看了凝秀堂和它背后的附属建筑,这座附属民居同建于清代,正厅两侧有两幅经考证已有180多年的壁画。李大荣说:“我们为了更好地保护,不久前在画上镶了两块玻璃。”谈到保护措施,李大荣说:“现在村里除了这些小的保护措施外,主要在防火设施投入上加大力度。目前,全村设置了7个消防栓,覆盖到全村主要的古民居建筑。每个消防栓还配了60米的消防水管,以保证能够发挥作用。像凝秀堂这样的重点保护古民居,都布有多个消防灭火器。”
李大荣说,防火应是木构古民居最主要的保护措施。2011年凝秀堂后方,村里就埋设了消防水管。他说,如果早一年埋设消防管道,当年上方两座古民居可能就不会失火了。记者了解到,2010年初龙安村里两座古民居因火灾被损毁。
切断火源等安全隐患,是古民间建筑的又一实用保护措施。大田县广平镇万宅村的绍恢堡,在当地的古建筑遗存中颇有名气。目前,这座无人居住的古堡,已切断一切电源,将所有电线清理掉,使火灾隐患得到了消除。绍恢堡建造者的后代,一位余姓村民说,这样做我们心里感到放心些了,当然,经常性的巡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位民间文化人士告诉记者,古民居保护是个难题,一方面这些古民居是乡村重要的文化遗存,另一方面它们四处散落,各居其所,缺乏集中保护的可能。当前,古民居建筑的保护到了关键时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这些古民居建筑大多空了出来,无人居住后,它们的老坏速度将大大加快。这位文化人士建议,从现实的情况,在一些较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古民居建筑铺设消防水管,布设一些排水设施,无疑是古民居建筑保护的“破题”之举,期待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
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的先贤祠,原先立于一片田畴中,这些年村里新村建设,在祠堂前建起了连片的斜屋面新居。5月26日,村里的文化热心人士杨裕群,正在祠堂前整理由青砖铺就的花坛,这几座小花坛,连接了新居平整的水泥路面与先贤祠门,打开祠门,就是新村敞阔的休闲庭院。花坛旁的排水沟,也铺上鹅卵石,排水十分顺畅,而祠堂右侧,消防水管也埋设到这里。老杨说,现在这里建了新村,人气旺了,老祠堂与新居豁然连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村民与祠堂接近了,也多了保护它的心,这是最为重要的。
责任编辑:赵睿
-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
三明:“黑衣帅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