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原标题: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来炳泉(中)、来童林(右)、来俊臣在福州机务段永安运用车间前合影。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当年鹰厦线上的蒸汽机车。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来章林腿上留下铲煤的伤疤。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上世纪60年代,来炳泉的蒸汽机车驾驶证。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来童林的机车驾驶证。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来俊臣的机车驾驶证。

三明祖孙三代驾驶69年火车 见证鹰厦铁路“三级跳”

小时候来俊臣与火车的合影。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话来形容来家三代再准确不过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福州机务段永安运用车间职工来炳泉、来童林、来俊臣祖孙三代人,将这三种类型火车的开了个遍,三代人驾驶了69年的火车,见证了鹰厦铁路的“三级跳”。

第一代:参与鹰厦线建设

今年92岁的来炳泉是杭州人。1949年夏天,通过考试,来炳泉成为杭州闸口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学员。之后,他到杭州望江门机务折返所参加火车驾驶培训。1952年考取蒸汽机车司机驾驶证。

1956年年初,来炳泉还是年轻的帅小伙,为响应国家支援鹰厦铁路建设的号召,他来到永安投身到鹰厦线建设浪潮。

当时,鹰厦线永安段的建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来炳泉和工友们在后溪河岸边搭起了简易的草棚,蚊虫猖獗。来炳泉依然记得:他和工友们走山路到上坪乡农户家中买大米的情形,往返就是一天。

1956年,来炳泉所在的机车班组共9人,3人一班。机车班组驾驶Mk1型蒸汽机车,负责运输铁路建设所需的物资。来炳泉驾驶的火车挂有一节宿营车厢,建设者们吃住都在这节车厢内。

永安山多,建铁路必需开山洞。上世纪五十年代,使用炸药建隧道十分危险。

“炸药将石头炸开,石头能飞到15米远的河对岸上。”提起鹰厦线永安段西洋至漳平段新桥城口施工过程,来炳泉记忆犹新。

1957年4月12日,鹰厦铁路全线通车。鹰厦铁路的建成,使福建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永安和厦门连接在一起,福建丰富的木材资源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来炳泉的班组承担永安开往厦门列车的驾驶任务,行驶一趟大约6个小时。虽然工作辛苦,但那个年代火车司机是十分体面的工作,来炳泉月工资102元。

第二代: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

来炳泉的儿子来童林出生于1963年。1980年,来童林高中毕业,来炳泉退休。来童林进入铁路系统供职,成为一名学徒工。

以前,来童林十分向往火车司机的工作。谁知,登上火车,他吃了不少苦头。经过一个月岗前培训,他开始学习投煤技术。

蒸汽机车靠着煤燃烧锅炉水产生的蒸汽获取动力。一列蒸汽机车一般配司机、副司机、司炉各一名。来童林从司炉做起,每天要不停地往锅炉下面的炉堂里加煤,这可是体力活,要求铺煤厚度均匀,使火焰温度均匀,火焰温度决定了火车跑得快慢。起初,火车行驶时,摇摇晃晃,来童林不适应在摇晃的车上铲煤。有时,一不小心,他将铁锹铲到自己脚上,煤洒到了鞋上,留下道道伤痕。回到家,来童林向父母诉苦,想放弃。母亲总安慰他,鼓励他:做事应坚持到底。

不仅脚疼,一趟车下来,来童林除了牙是白的,身上都蒙着一层黑,挂在脖子的毛巾也是黑的,沾满煤尘。夏季炎热,锅炉旁高温难耐,温度高达70度,热浪袭来,来童林中暑过多次。这样又累又脏的工作环境并没有磨灭他想开火车的初心,班外时间,他刻苦学习火车驾驶理论知识。坚持、坚持、再坚持……他咬牙度过了5年的司炉工的日子。

1988年,他当上了火车司机。1989年,对于来童林来说,是双喜之年,他的儿子——来俊臣出生了,鹰厦铁路上的蒸汽机车光荣退役,换成了内燃机车。

从蒸汽机车转为内燃机车,机车司机的工作也发生革命性变化。由于内燃机车依靠柴油牵引动力,驾驶室里不需要司炉加煤加水,司炉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火车驾驶室只保留了2人,司机、副司机,还配备了各种仪表和风扇。

工作中,来童林和同一班组的副司机——陈发生配合默契,感情极深。内燃机车驾驶室内,司机主要负责操纵驾驶并关注车辆运行的线路,副司机在配合司机进行一些呼唤应答程序的同时,还负责动力车油料压力、机械设备、仪表仪器等的检查。鹰厦永安至厦门段弯道多,隧道多,路况复杂,驾驶难度较大,需要火车司机、副司机通力协作。多年后,陈发生也考取了内燃机车驾驶证,当上司机,要调往其他班组,来童林十分不舍。

第三代: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

身高1.8米的来俊臣,给人阳光的感觉。比起父亲、爷爷,同为火车司机的他幸福指数高得多。

由于火车司机三班倒,来童林长期倒班,陪着来俊臣时间较少。来炳泉退休后,总是陪着来俊臣,还驾着三轮车,带着来俊臣在火车站周围玩耍。小时候,来俊臣数着停靠在站点火车,绿皮黄条纹、蓝皮白条纹的火车颜色亮丽,怎么看都看不腻。当时,动画片“火车侠”风靡一时,爷爷、父亲就给俊臣买了不少火车模型玩具,这些玩具陪着他度过了童年,也在他心中埋下了驾驶火车的种子。

2008年,来俊臣从浙江金华铁路学校毕业后,成为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永安运用车间的一员。从学员到副司机再到司机,他经过6年的打磨历练。

电力机车的驾驶与内燃机车、蒸汽机车截然不同,司机实现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蜕变。坐在驾驶室内,来俊臣不怕风吹雨打,不用吃力铲煤,不用把头伸出窗外眺望。夏天,火车外部的铁皮温度足够煮熟一颗生蛋,而内部在空调调节下保持了相对适宜的温度,手动操作也精炼为控制9个按钮与2块仪表。新设备考验的是驾驶人员的脑力。

现在,来俊臣主要驾驶永安至嘉福的货运路段。对于来俊臣来说,最难熬的要属夜间跑车,虽然白天强制休息,但夜间仍得和生物钟进行一场较量,并且夜间更得格外谨慎。到了冬天,夜间操作时,感到寒风刺骨,有时还要加班至第二天凌晨5时。

时光流逝,火车车轮滚滚向前,来家三代火车司机一次又一次推动手中的“银闸把儿”,让旅客体验全新的速度,感受新时代铁路的变化。(永安记者站 林 丹 陈 蕾 文/图)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