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原标题:别家书店纷纷倒闭,沙县这家书店生意却好到不断招人!

受网络冲击,近年来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纷纷倒闭。然而,沙县有一家书店却逆势发展,从十几平方米的小书店到一百多平方米的书城,再到现在四百平方米的文化传播公司。它是怎么做到的?

调整策略,度过行业“严冬”

4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沙县文化街的智博书城。书城环境清雅舒适,高大整齐的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不时有顾客进出,却始终保持着安静的氛围,有的徘徊在书架前慢慢选书,有的坐在北侧的书吧里认真阅读。

书城负责人罗金凤今年43岁,曾在厦门打工。2000年,她回沙县创业,恰好政府广场旁有个店面出租。考虑到广场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她和爱人一商量,把店面租了下来。

做什么生意呢?店面毗邻新华书店,加上夫妻俩都喜欢看书,“那就开个书店吧!”秉着最朴素的想法,夫妻俩在这个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里开始了与书为伴的日子。

过去,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来源主要靠书籍,借阅和购书的人多,书店开了一家又一家。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渐渐地很少人看书了,很多书店因此停业。

“2013年左右,是沙县实体书店的‘严冬’,仅广场附近,至少七八家书店倒闭。”罗金凤说。

罗金凤及时调整策略,以薄利多销的原则将书籍打折出售,同时调整书籍类别,以销量较好的教辅材料和畅销书为主打。2012年,当别的书店岌岌可危甚至关门倒闭时,她在沙县夏商百货地下商城租了100多平方米的场地,把智博书店升级为智博书城,丰富了图书的种类,成为沙县图书零售的佼佼者。

这两年,全民阅读深入人心,曾经受网络冲击的实体书店有了复苏的迹象。罗金凤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变化,决定做沙县第一家高端书城。

意识升级,变销售为服务

去年,罗金凤在沙县文化街租下400平方米场地,投资200万元对书城进行全面升级。从过去单一的图书售卖,转为集文创、餐饮为一体的复合经营模式。

罗金凤说:“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冲击严重,且租金上涨,书籍成本增加,只销售图书,必死无疑!”多元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升级后的智博书城经营五大系列产品,以图书为主打,兼售办公用品、电教产品、体育用品,开办休闲咖啡吧。

罗金凤认为,单纯硬件升级还不够,经营理念升级才重要。

她说:“实体书店如果还像过去一样以卖书为目的,是竞争不过网络书店的。我们的优势是与读者面对面接触。所以,要强化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她举了个例子,顾客想喝咖啡,可以在家里泡,或者网购。但顾客喜欢到咖啡厅喝咖啡,因为可以享受环境和服务,这是目前网购无法做到的。

“让书城不仅仅是书城,还是一个分享交流的场所。”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书城内的咖啡吧免费提供给阅读爱好者。读者不一定要在书城消费,还可以带上自己的书到书城阅读。

学生是阅读的主要群体,智博书城联合《快乐语文》杂志社到沙县实验小学、城三小学、星语幼儿园等7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举办公益性阅读和写作指导讲座,邀请孩子们到书城免费举办读书沙龙,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县图书馆也在文化街,因为较早下班,有的读者无法及时还书。书城义务承担起后勤工作,凡是到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可以到智博书城归还。书城做好登记,次日交付县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意识,吸引越来越多的读书爱好者到智博书城交流、阅读,解决了实体书店“流量不足”的问题。目前,书城经营图书超过50万册,员工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2人。

坚持公益,让更多孩子爱上阅读

与书结缘多年,罗金凤说:“书籍让我收获很多,我办这个书城不仅仅为了赚钱,还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

每当遇到爱书之人,她都有惺惺相惜之感。她记得,还在夏商百货开书城时,有一天,一个女孩来买书。小女孩打扮朴实,一双眼睛却很清亮,很认真地在书架上找书,最后选了一本杨红樱写的畅销书。

到柜台买单时,她从口袋里翻出一大堆的毛票,都是一角、五角的零钱,皱巴巴的,有的已经发霉了。她小心翼翼地一张一张整平,数好,递给罗金凤。

出于好奇,罗金凤跟她聊了一会。原来,小女孩是郑湖人,家庭困难,有个城里的学生与她进行结对帮扶。听说结对同学的生日快到了,她决定用自己积攒许久的零花钱买一份礼物送给对方。“书是最好的礼物,我们都喜欢杨红樱的书。”女孩说,她特意跑到县城书店来选购。

罗金凤很感动,不仅给她打了很低的折扣,还送给她一支笔作为鼓励。

“书籍是最平等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只要喜欢书,就有共同语言。”多年来,罗金凤坚持公益捐书活动,共捐赠图书4.2万册,总价值28万多元。(三明日报作者 乐小丽 文/图)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