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QQ图片20190415155719

宁化玉扣纸:曾经的《毛选》线装本印刷特供

榨干湿纸

宁化玉扣纸:曾经的《毛选》线装本印刷特供

洗竹麻

宁化玉扣纸:曾经的《毛选》线装本印刷特供

踏竹麻

宁化玉扣纸:曾经的《毛选》线装本印刷特供

用玉扣纸木活字印刷

宁化玉扣纸:曾经的《毛选》线装本印刷特供

珍藏于宁化档案馆内的1974至1976年间用玉扣纸印刷的《毛泽东选集》线装本

海峡网4月15日讯 (赖全平 文/图)3月22日至24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博物院等单位的专家组走进宁化,前往治平畲族乡,实地考察玉扣纸手工制作的流程,对这一古老的技艺赞叹不已,并就玉扣纸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其间,笔者跟随专家组来到治平畲族乡下坪村茜坑组,探访全县仅存的一家玉扣纸手工作坊,透过眼前的蔡伦绝技,发掘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

28道古法造纸工序

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地处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处,距县城53公里,全乡有毛竹15.9万亩,为三明市最大的毛竹之乡。下坪村茜坑组离乡本点15公里,29户人家散落于茫茫竹海中。沿途,废弃的手工造纸纸棚随处可见,给寂静的山村平添了几分沧桑与厚重。

砍料、浸塘、剥青、踏竹麻、捞纸浆、焙纸、拔纸、裁纸……玉扣纸手工制作属古法造纸工艺,制作工序达28道之多。玉扣纸手工作坊主胡兰山今年68岁,世代以造纸为生,他16岁开始学习造纸技艺,有着半个多世纪的造纸经验。

胡兰山的造纸作坊坐落在半山腰,是一座古朴的土坯房,屋内阴暗潮湿。踏竹麻、捞纸浆、焙纸等几道工序在这里进行。踏竹麻的张詹航和张常富是一对老搭档,他俩一手抓吊环,右脚高抬,划个90度的弧,一齐落脚踩踏,慢慢地将竹浆踩成糊状。“踏竹麻主要在于脚上功夫的运用,两人要配合默契,动作协调。”张詹航停下脚,气喘吁吁道,人工踩料能保护竹纤维,制出的纸张更有韧性和拉力。

玉扣纸,又叫重纸,是宁化一种传统手工造纸。纸长138厘米、宽61.7厘米,200张叠在一起称为一刀纸,每刀纸重约6公斤。在造纸工序中,捞纸浆算是核心环节,纸的均匀、厚薄全靠手感和经验。李世波和李世富是一对堂兄弟,有着20多年的实践经验,每小时可捞纸200多张。只见两人合力将一个抄纸帘放进纸槽,往槽荡浆摇浪,待浆浪卷过帘面,迅速提起,让帘子滤去水,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纸浆。两人转身将纸浆翻转倒扣在木板上,揭起帘子,就分离出一张湿纸,两人动作娴熟,配合默契。

湿纸在木板上一层层叠起,叠至10厘米厚时,李世波和李世富便将湿纸放在纸榨上榨去水分。榨纸所用床的底和盖为厚木板,外加木柱、横梁、压梁,全是粗重的木头。榨干水的湿纸仍然黏结在一起,不易分开,两人便用钳子从纸头处一张张钳开。

焙纸房内有两排铁质的焙壁,壁内中空,需烧火将焙壁烤热。胡蓝金、廖启泉是当地有名的焙纸师傅,两人用刷子快速地将一张张湿纸刷在焙壁上,当他们刷完一排10余张纸回到第一张纸前,湿纸正好蒸去水分,变成干纸,一张张揭下。如此往复循环,一天下来,两人能把10刀纸烘干。

“一个竹纸作坊开工后,最少要8个人同时流水作业。他们两两成对,分工明确,一对剥竹麻,一对踏竹麻,一对捞纸、钳纸,一对焙纸,8个人每天生产10刀纸,也就是2000张。”胡兰山感慨道,他家拥有230亩优质竹林,玉扣纸之所以质量上乘,与其考究的用料、精工细制以及特殊的制作工艺分不开。

最高年产量近2000吨

宁化造纸技艺有近千年的历史。北宋时期竹纤维造纸技术已传入宁化。《天工开物》记载:“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宁化盛产土纸,普通的叫毛边纸,其上品称玉扣纸,跟同为生料造纸的连城宣纸齐名。因玉扣纸纸质细嫩柔软,色泽洁白如玉,所以得名。“扣”,是计量单位,等于现行的“刀”。明清时期,宁化已经是福建四大产纸县之一。

玉扣纸用于印书,始于宋代。明朝四堡版印书籍,有“发行半天下”之誉,用的就是宁化纸。除全国性书籍经史读物外,汀郡地方志书、名人著作,均借之印行。在实行统购统销的上世纪70、80年代,治平玉扣纸的年产量一般在800吨以上,最高年份近2000吨。当时,玉扣纸属国家二类商品,一级、二级品直接调拨中央。

玉扣纸纸质特优,细嫩柔软,纸张平展,色泽洁白如玉,政府用作档案,寺庙用印经本,宗祠用印族谱,民间用作账簿,能保存数百年。广东等沿海群众,喜用玉扣纸卷烟。南洋侨胞用作纸钱,燃烧后纸灰少而白,认为容易飘回祖国让祖先受用。

1974年,中央印刷出版《毛泽东选集》竖排线装本,要福建省将省内各地毛边纸样品送中央挑选,最后选中了治平玉扣纸。国家出版局等单位派人于当年10月中旬专程到达宁化,订购治平玉扣纸。1974年至1976年,共运玉扣纸640吨进京,用以印刷《毛泽东选集》线装本。1988年5月,治平玉扣纸送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用品及民族地区的名、优、特产品展销。

“胡显发槽印,相当于商标,现有上百年历史,以前的纸打上这个槽印,在广州出售时,每刀纸可以加两个银毫。”胡兰山表示,父亲胡显发造纸技艺精湛,纸质上乘,深受全国各地客商欢迎。

全县仅存一家手工作坊

玉扣纸制作工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宁化玉扣纸尤以治平所产为著,鼎盛时期全乡有造纸作坊200多家。1979年以后,机制纸行销一时,手工制作的玉扣纸市场大受冲击,2003年至2008年,手工造纸业基本停工。从2009年至今,宁化仅有下坪村茜坑组胡兰山还在勉强维持。“我尝试着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玉扣纸,每刀纸价格800元,但销量非常小,年销售只有100刀左右。”胡兰山感慨道,他从不积压玉扣纸,能销多少就生产多少。

长期以来,玉扣纸制作工艺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全凭习者悟性和感觉,长期坚持方能逐渐掌握核心技术。由于玉扣纸生产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工资收入低,年轻人多不愿学,现已后继乏人。

2017年,治平畲族乡成立竹业协会和工作领导小组,聘请相关专家针对治平竹业及由此衍生的玉扣纸手工制作技艺展开调查研究。2017年,治平畲族乡向玉扣纸传统手工制作者胡兰山预订制作手工玉扣纸,支持他继续进行古法生产玉扣纸。2018年7月,“玉扣纸制作工艺”被列入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3月,“玉扣纸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劳动力的缺乏,以及机械造纸的冲击,使得治平乡盛极一时的手工造纸不断衰落。竹麻涨价,卖竹笋、竹麻、毛竹,已经成为当地人更为快捷的赚钱方式。”胡兰山的儿子胡铖今年45岁,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造纸,他对传统的手工造纸行业表示担忧,期待专家、学者多为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献计献策。

责任编辑:黄仙妹

相关阅读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