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原标题: 三明学院:传承百年闽师,振兴师范教育

海峡网5月9日讯 (三明日报记者 朱丹宇五月,即将告别春日的满目芳菲,迎来夏日的桃红柳绿。对于三明学院而言,今年的5月同样意义非凡。5月10日,三明学院将迎来自己的前身——福建省立师范学校迁址永安大湖兴学80周年纪念日。

回顾三明学院办学历史,既是一部抵御外敌、弘扬民族精神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兼容并蓄、支持地方发展的发展史。

百年闽师 薪火传承

“师法者,溯其源。”三明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时任闽浙总督崇善和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商定将福州东文学堂改建成官办全闽师范学堂,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开启了近代福建师范教育的先河。

1936年8月,由福建省立福州师范、莆田师范、龙溪师范和福州乡师、建瓯乡师合并为“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成为八闽之地唯一的师范学府。

1938年1月,素有“闽师”之称的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内迁至当时的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

1939年5月9日,在永安文庙办学的“闽师”遭到日机轰炸,为保障师生安全,10日,闽师迁往距永安城西20公里的大湖乡。在这座小山村里,师生们将当地宗祠、祖堂改造为教学场所。

“官庙如今变讲堂,莘莘学子此中藏;读书报国吾曹事,要把文明胜列强。”这正是闽师在大湖乡学习、生活的写照。如今,永安大湖“闽师之源”办学遗址依然保留着,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学院教师校史校情教育基地和学生爱国主义实践基地。

闽师在永安坚守的日子,始终与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共进退。校长王秀南根据战时形势,实行“三杆教育”,要求学生拿起笔杆能写、能教;拿起枪杆能从戎报国,抵抗外侮;拿起锄杆能劳动,自力更生。

“三杆教育”不仅让学生受教,也启迪民众、宣传抗战,极大地促进了抗战爱国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942年,福建省师范教育恢复按地区设置,“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因校址所在地隶属永安,故改名“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为解决闽西北教育问题,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继续留设永安办学,1946年迁回文庙。

新中国成立后,永安县人民政府接管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定名为永安师范学校。1972年迁往三明市区,更名为三明师范学校。1992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为三明师范学校题词“闽师之源”。

1999年,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师专、三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三明学院。

振兴师范 服务基层

2018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三明学院积极响应新时代教师建设、振兴师范教育号召,把“闽师之源振兴计划”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工程推进,率先成立师范学部,以整合校内外师范教育资源,分类推进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为三明培养更多、更优质的基础教育人才。

根据三明市基础教育需求,在省教育厅和三明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三明学院启动面向本市户籍考生的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2018年共招收182名公费师范生,定向为12个县(市、区)培养小学及幼儿园教师。

“在公费师范生修读年限内,政府负担他们的学费、住宿费,并给予师范生助学金。”三明学院师范学部副主任张新文介绍。学院的公费师范生教育学制四年,实施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进行集中教育实习,学籍纳入国家正规学籍管理,在校期间享受国家普通本科生相关政策待遇。公费师范生毕业前一年统一组织教育实践和毕业实习,实习工作由市教育局统筹协调,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早在2017年,三明学院党委就提出了“振兴师范教育、擦亮百年品牌”的办学思路,投入3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三明市中小学师资的专项培训——“三明学院金凤凰教育服务培训”,免费为全市12个县(市、区)各举办一期专题培训班,目前已完成1597名学生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

培训前深入调研、细致对接,根据教育信息化应用、非师范专业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青年教师成长等不同县区需求,有针对地设置培训计划、调配授课资源,大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涂林瑢点赞“这是为青年教师精心设计、量身定制的‘教学营养套餐’”。

本着“精准对接、精准提升、精准培训、精准服务”的理念,学院在“项目精品化、课程模块化、师资专业化、管理标准化”上下功夫,此举打通了高校与基础教育的通道,把师范教育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和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了基础教育师资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升了学校教师教育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兴学兴业 砥砺前行

“刚毕业的师范生往往不适应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环境,造成所学知识与实践教学脱节。”三明学院副校长、师范学部主任张君诚分析了当前师范教育情况。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师范院校不了解中小学、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使得培养的师范生无法与教学对象契合。

针对这一现象,三明学院将“实施师范人才培养提升”作为学校五大工程之一,保障师范毕业生与就业学校之间平稳过渡。

在对12个县(市、区)基础教育再一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今年,三明学院实施了面向三明市遴选与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作方案、生源基地工作方案,推动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其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延伸和升级,主要为在校师范生、高校师范类教师、依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服务,通过项目合作、课程开发、师资互聘、交流培训、见习实习、文化建设、成果出版等方式开展合作,提升师范生教育质量和基础教育师资水平。

4月,立足三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师资需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三明学院提出新时代师范生“课程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三明学院将继续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以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视为己任,传承和发扬闽师精神,不断优化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师供给,在师范教育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张君诚说。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