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今年9月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日子,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唱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三明是一个多民族的散居地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共有畲、回、苗、壮、满、蒙古、高山族等41个少数民族,人口32692人,占总人口的1.31%。2个民族乡、43个民族村如珍珠般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青山、绿水,风情独具,是三明少数民族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示范带动、保护发展”的要求,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古民居修缮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挖掘整理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描绘出了一幅山美、水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永安青水畲族乡民族文化活动《三月三打黒狮》 (谢琳娜摄)

村容“整形”,建设美丽村寨

9月,漫步于永安青水畲族村,一路树木青葱,垂柳依依,让人流连忘返。永龙步道一旁种满了花草树木,另一边则是高高的玉米田地,傍晚时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

“每年2月至3月,玉米过季,这里便会种上油菜花。”村民老兰说。春季进入盛花期,古老的畲族房舍坐落在金灿灿的油菜花海,美得令人陶醉。此时,全国各地游客便纷纷赶来踏春赏花。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做底色。永安青水畲族乡着力打造汀海、青水、沧海等11个特色村寨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目前,已完成道路绿化4500米、房屋外立面改造185户、新增房前屋后绿化面积5960平方米的村庄整治,让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

各村组建保洁队伍,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河道污染、矿山开采等整治项目;全面实施“河长制”,实现河道专人管护……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整治措施,如今的青水畲族乡,生态环境一天更比一天好。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宁化治平畲族乡五福廊桥

村容“颜值”提升,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分不开。我市始终将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民族工作汇报。从2003年起,我市就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挂钩联系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和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市直、县直部门挂钩帮扶民族村的挂钩帮扶工作制度。市政府成立了由22个部门组成的三明市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民族工作机制,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另一个生动实例。风景秀丽,畲族风情浓郁,经过多年的整治和发展,这个当年的贫困村现在已成为受人青睐的乡村旅游胜地。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东坂欢迎您

目前,桃源镇党委、政府计划投入300万元,继续做好道路改造、环境整治和桥梁建设等工程,并对沿线村庄房屋进行白灰加固、斜屋面、立面改造提升,对房前屋后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同时,认真抓好河道清水蓄水景观工程、河滨休闲漫步道、河滨绿化工程等,做靓一河两岸,继续打造天蓝地绿、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树立乡村旅游新形象。

洁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绿树鲜花掩映特色民居,村民的欢歌笑语萦绕在青山绿水间……如今,在宁化县治平畲族乡,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成为工作的一大亮点。

今年1月以来,治平畲族乡开展人居环境统一整治行动,共处理陈年垃圾30余吨。同时,已做好集镇垃圾焚烧场关闭达标治理,总投资13万元。此外,新建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150万元,新建日处理污水2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站,延伸污水收集管网6000米,项目于今年8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畲乡快乐竹竿舞 (李霖摄)

“美化环境,打造民族小镇,做好高山富硒农产品开发和鸡公岽汀江源旅游产品策划包装,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法宝’。”宁化治平畲族乡乡长雷海明介绍,目前市规划设计院正在对集镇(主要是治平畲族村和湖背角畲族村)景观进行设计提升,并提出了“一廊二馆古山寨,八景四园深谷村”设计思路,治平畲族乡将按照设计思路,抓好三个重点村示范引领乡村振兴。

成效显著,成绩喜人。目前,永安市沧海畲族村、青水畲族村,大田县东坂畲族村,宁化县下沙畲族村已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永安市沧海畲族村与大田县东坂畲族村分别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田县东坂畲族村被列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将几个特色村寨联合打造成青水畲寨景区,并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验收。2019年,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和大田县东坂畲族村被列入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旅游村。

古居修缮,做“特”乡村旅游

“小青瓦、白灰墙、坡屋面、翘屋脊……”踏进东坂村,欣赏着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居,许多游客的心瞬间被俘获。而村落境内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拥有“土堡冠首”之称的安良堡。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大田东坂安良堡

古村、古厝、古堡、古庙、古树为一体,东坂村作为“福建省最完整的木屋村落”,大田县唯一的畲族村寨,拥有千年建村史,具备了吸引人来的资源。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早些年东坂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如何立足资源禀赋,打好“民族牌”?东坂村两委早有发展乡村游的想法。

“特色古民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良堡、熊氏祠堂、清光绪年间建造的福进堂,这些都是东坂的财富。”村主任巫振桂说,这几年,东坂村将93座古民居屋顶加固改造,村民修缮祖祠,已有巫、刘两姓村民分别对巫大夫第和刘氏大厝进行了整体翻新修缮,古建筑颇具特色,引来了不少游客。

以大田县山哈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东坂村发展“巫婆婆的家”“东坂客栈”“大熊小屋”“瑞竹园”“亦佳山居”民宿5家,可提供民宿28间41个床位。民宿“巫婆婆的家”“东坂客栈”“大熊小屋”“瑞竹园”被三明市旅游协会乡村旅游民宿分会评为“绿野乡居”荣誉称号,是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访土堡,观习俗,览畲药,学巫医,品红米,尝小吃……如今,富含畲族文化的特色乡村旅游,在东坂村慢慢成为现实。对于民宿改造和乡村旅游开发,村民们也从观望走向跃跃欲试。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宁化治平畲乡小吃

“城里来游客,我这里可以提供食宿,每个月收入挺可观。”村民老巫说,在儿子的建议下,去年,他将房屋改造扩建成民宿,发现这是一条致富路,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准备回家创业。

特色古民居在三明少数民族村遍地开花,并非东坂独有。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指导永安市沧海畲族村、青水畲族村、汀海畲族村、柯山畲族村、百岂坵畲族村、际头畲族村,宁化县下沙畲族村、治平畲族村、湖背角畲族村,明溪县官坊回族村,沙县大洛镇昌荣畲族村,三元区中村乡白水村等13个村进行古民居修缮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秋日,放眼望去,沧海畲族村保存完好的砖木结构古民居飞檐翘角,与两岸青翠的大片农田相得益彰。“风情独特的畲族建筑这里随处可见,我们是慕名而来的。”中秋假期,福州人钟亮带着妻儿到沧海畲族村度假,被当地风情独特的古民居“圈粉”。

按照“尽量保持原汁原味,恢复原来历史风貌”的原则,青水畲族乡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目前,共对25栋传统建筑楼进行修缮,对沧海畲族村核心保护区内有代表性的5处古建筑进行了重点修缮。对已经建好的新建筑,鼓励村民按照畲族传统建筑风格实施改造。目前,三溪、柯山、汀海、青水按照畲族传统风格改造古建筑89栋,经过改造后整个村落的总体风貌完整、统一且富有特色,提升了整个畲乡的建筑品位。

在古建筑文化保护方面,青水畲族乡先后投入300多万元修缮永宁桥、延福桥;投入500余万元对龙长坊、龙昌坊、龙德堂、化龙桥、安仁桥、福陵堡、钟氏五代宗祠等多处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和隐患排除整改;在文物保护点设立防火警示牌及消防高压抽水泵。同时,对青水乡境内现存古建筑进行登记造册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青水畲族乡乡长钟程表示,未来青水村将继续配合乡政府做好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及现代民居的改造,挖掘与传承畲族文化,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同时,推出以“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旅游线路,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发展高山种植农产品、竹雕、竹楼等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大田东坂古民居 (叶一宇摄)

生态+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群山环绕、森林繁茂、溪流潺潺,柯山畲族村是距离青水畲族乡政府较远的村落,被当地人誉为“小布达拉宫”。柯山村位于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天池山,杜鹃花盛开时节,满山杜鹃花倒映池中,美不胜收。

先前交通闭塞,山高林密,柯山畲族村鲜为人知。如今公路直通,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纯朴的民风、浓厚的畲族文化底蕴,构成了原汁原味的生态畲村,成为游客休闲踏青游玩的胜地。

“如果遇到下雪天,白雪覆盖着屋檐,层层叠叠,太美了。”家住南平建瓯的姚女士说,去年冬天,她就在朋友圈分享了小雪过后,屋檐披上银装的柯山村美景,不禁令人神往。

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青水乡政府深度挖掘青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畲乡发展的生态旅游新路。其中,龙头村、柯山畲族村突出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为品牌的致富路子,引导村民开办集餐饮、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

2016年9月,治平畲族乡开工建设鸡公岽风电项目,成为这个乡又一个新景观,也开启了宁化县风电项目建设新的里程碑。“没有想到,我们民族乡又落地了一个大项目。这几年,畲族乡村发展越来越快,乡村振兴战略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具体体现。”村民老巫至今很激动。

汀江源生态观光区和鸡公岽风电项目相依相连,成为了新的乡村生态观光游景观点。今年,治平乡聘请三明学院等相关单位,开展汀江源鸡公岽生态休闲游旅游概念性规划,探索发展民宿,建设观景平台、露营地、游客接待中心,解决好“两餐一宿”问题。现已启动集镇至高峰村公路改建项目,并做好沿途景观绿化。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位于宁化治平畲族乡的鸡公岽风电项目 (苏燕明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少数民族乡村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乡村旅游发展“迈大步”,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

大田东坂人巫珊一家是贫困户,结合东坂发展乡村游产业,村两委聘请专业工作团队对她的家人郑华春进行导览解说、卫生保洁等方面的专业辅导和规范培训,并聘请她为大田县山哈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东坂乡村游的导览员和保洁员,依托乡村游服务工作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村里的帮扶我们很感激,希望有机会可以回报自己的家乡。”巫珊说,当年,村里不仅给家人找了份工作,2016年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还政策补助了5.1万元,一家子成功脱贫。

在东坂村,因伤残而缺少劳动力的扶贫户巫律来也是受益者。几年前,结合村庄发展特色产业的有利契机,采用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巫律来参与了村里“飘香花卉专业合作社”创业项目,在他们两家连片的山垄地种植近6亩的木槿花,发展可观赏、可食用、可体验采摘的特色乡村游种植产业。

按照“租金保底、适当分红”的收益方式,巫律来签订了6年期的合作协议,在租赁期的后三年,根据租赁土地面积,分别给予净利润10%和15%的分红。同时,在后三年的经营期间,村财每年将获得15%的净利润。以此进一步推进特色乡村游产业发展,同时达到村财增收、村民脱贫的目的。

在各方有力的帮扶下,2017年,巫律来符合脱贫条件,成功脱贫。“现在生活这么好,我原来想都不敢想,要感谢政府和乡亲们的支持。”巫律来说。

以生态资源为本,大田东坂村计划投入300万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以及乡村旅游体验点,目前,东坂村正积极与省旅游局、中国旅行社等对接,策划1至2日游精品线路,并投入运行。“依托民俗旅游和古民居,我们将打造以观光、采摘、垂钓等为主要形式的体验式观光休闲农业链条,带动乡村旅游,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巫振桂说。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永安青水元宵迎灯 (吴先辉摄)

文旅融合,弘扬民族文化

“八月采茶秋风凉,满园茶籽满园香;借问歌句谁人造?那是歌仙落畲乡。”每到采茶时节,畲乡处处流淌着清脆优美的采茶山歌,歌声穿越山野,婉转而动听。

一个村庄吸引人的地方,无外乎是风土和人情。与广为流传的采茶山歌相似,“三月三”是畲族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的传统节日之一。据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民们以宗祠祭祀、对歌载舞等方式怀念始祖,并炊制乌饭用来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故又称“乌饭节”。这一天,畲族传统的打黑狮、起龙灯、迎婚嫁,以及畲族美食造型摆盘、唱山歌、打腰鼓、竹竿舞、大腔戏等都会集中上演,活动精彩纷呈。

为传承畲族文化,自2016年开始,永安青水每年都会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展示、文旅融合的盛会。同时,利用“七月初一”“八月十一”等民间节日大力开展畲族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畲乡文化的影响力。

青水畲族乡还专门成立了文化普查领导小组,通过深入村户及采访老艺人等方式搜集整理畲族的建筑、语言、服饰、餐饮、习俗、山歌等资料,编纂出版《青水故事》,让青水文化形成文字资料保存下来。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青水乡大腔戏、大腔傀儡戏、打黑狮进行节目编排,组织参加省市演出,不断培育规范民间艺术演出团体,提升文化传承水平。

在挖掘、传承和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方面,近年来,我市积极举办多期畲药培训,开展畲族医药、医术的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挖掘、整理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民间传统文化;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收集、挖掘整理工作,并将各类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多措并举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民族运动会项目——板鞋 (钟家富摄)

地处深山中的清流余朋乡太山村是畲族村,因战争及贫困等历史原因,多种民族习俗不同程度“消失”。为此,清流县全力做好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和资源开发,不断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积极引导村民陆续“复活”这些畲族习俗。每年,清流太山畲族村都举行风情旅游文化节。通过节庆,宣传民族团结政策,展示畲族村的进步和发展。

“六月六,晒祖图,祭始祖。六月六,唱山歌,跳畲舞。六月六,食乌饭,品笋宴……”以“观竹品笋,访畲探源”为主题,宁化县治平畲族乡连续多年举办“六月六”畲族文化旅游节,每年吸引来自县内外6000余人参加活动,热闹非凡。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宁化治平畲族乡第三届“六月六”畲族文化旅游节

畲族文艺汇演、农特产品和民族小吃展示、“竹海梯田畲乡人家”摄影大赛部分作品展示、非物质展示体验——玉扣纸活字印刷、汀江源探访、品味“畲家笋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目前,治平畲族文化街已完成工程预算,民族学校畲竹文化园已完成主体项目,畲语传承展示已委托公司策划包装;今年3月,玉扣纸制作工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挖掘“千担纸”红色文化方面,目前正在收集整理闽光纸业工会、闽光纸业工人游击队及治平籍老红军历史资料;已启动“红五月·畲乡情”演讲活动,策划“风展红旗”展廊,畲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 留住乡愁记忆 做活旅游文章——三明市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宁化“文三宝”之一的玉扣纸制作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三明各少数民族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定位好乡村旅游的底色和基调,紧紧依靠当地老百姓,挖掘绿色生态、建筑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促进生态旅游融合、文旅融合,才能推动乡村振兴,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旅游发展的红利。”三明市民宗局副局长赖德农说。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卢素平 聂艺璇)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市民宗局供稿)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