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保护利用 古老万寿岩迎来“新生”

光照万寿岩遗址灵峰洞。 苏有宝 摄

保护利用 古老万寿岩迎来“新生”

孩子们走进万寿岩遗址,了解史前文化。 陈广程 摄

保护利用 古老万寿岩迎来“新生”

万寿岩遗址全景 刘冬春 摄

保护利用 古老万寿岩迎来“新生”

游客在万寿岩遗址船帆洞游览。 黄三定 摄

核心提示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

近日,万寿岩遗址入选“十四五”全国150处大遗址名单;上月,万寿岩遗址成为全国5个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之一,与北京周口店遗址等同时获得此荣誉……

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三明万寿岩史前遗址,是“从炸药包下抢救的瑰宝”。上世纪90年代,作为采矿点的万寿岩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一方是投巨资买断开采权的企业,一方是坚称“山里有宝”的村民。

在“一炮炸掉”还是“原地保护”的抉择中,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的批示一锤定音,留住了这一远古人类的遗迹。万寿岩从炸药包下被抢救下来,守住了一份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并开启了保护利用的崭新篇章。后续考古研究发现,万寿岩遗址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因此被称为“闽人之源”。

尖锐矛盾:保护文物还是开采矿山?

三明多山,但走进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视野逐渐开阔,万寿岩孤峰兀立,尤显挺拔。

不同人眼中,这座石灰岩山体,有着不同的价值。

在省属重点企业三明钢铁厂(简称“三钢”)眼中,这是周边难得的露天矿山。石灰岩是炼钢熔炉剂的重要原料,而万寿岩的石灰岩储量大且品质佳。上世纪70年代,三钢斥巨资买断万寿岩的开采权,专门修建30公里公路,连通厂区。

在岩前村村民眼中,万寿岩“山里有宝”,每年正月,全村人都会上山祈祷新的一年吉祥安康。在三明市文物工作者看来,万寿岩内曾发现过哺乳动物化石,有更多秘密等待挖掘。

年复一年的爆破声让岩前村村民坐不住了。1998年底,村民们推举出5名退休教师作为代表,撰写呼吁书,呼吁抢救万寿岩。

1999年9月,在三明市政府协调下,文物部门与三钢达成初步意向:省博物馆、三明市文管办和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必须通过一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给出结论——万寿岩是否值得保存下来?

考古队先从破坏最严重的灵峰洞入手,随后转战山下船帆洞,但两个星期过去,一无所获。面对“限期破案”的巨大压力,队员们心情愈发沉重。

时任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的陈子文回忆:“对洞穴考古来说,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我们没有放弃。”继续发掘,往下1.7米,石铺地面显露,队员们的欢呼声划破溶洞。

石铺地面约120平方米,砾石加工痕迹明显。一条水槽紧挨洞口处,亦有清晰的外力加工痕迹,可起排水作用。同时出土的还有巨貘等1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均属万年之前的灭绝物种。经初步分析,石铺地面很可能是古人类为防湿防潮而进行的“室内装修”遗迹。

一锤定音:从炸药包下抢救“大宝贝”

“万寿岩有救了!”为获得权威认定,三明市北上“借脑”,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权威专家,现场辨认,反复论证。

1999年11月,文物考古界泰斗、曾参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的贾兰坡先生对万寿岩遗址出土石制品进行鉴定,郑重在鉴定书上写道:“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万寿岩遗址的价值坐标,日渐清晰。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权衡?万寿岩的命运何去何从?时任代省长习近平的介入,让这棘手的难题有了定论。

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进入21世纪的第一天,习近平在这份报告上作出批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他在批示中明确要求,“三明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洞穴遗址群的保护;协调、帮助三明钢铁厂尽快在异地选定新采矿点,做到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同时,决定由省财政拨款50万元,用于万寿岩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

批示一锤定音,万寿岩遗址得以整体保留。三钢随即停采,在省政府协调下另选采矿点,还将石灰石破碎车间厂房和万寿岩山体无偿划拨给文化部门。

紧接着,省文物局前后请来7批专家,进一步鉴定万寿岩的文物价值。经论证,万寿岩灵峰洞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距今约18.5万年,填补了福建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船帆洞发掘出的大面积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实属首次,举世罕见;灵峰洞出土的锐棱砸击石片与台湾发现的锐棱砸击石片和石核加工技艺一脉相承,为研究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提供了有力证据。

次年,万寿岩遗址获评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迅速实现了从市保、省保到国保单位的三级跳。

保护利用:古老万寿岩迎来“新生”

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朱凯2002年来到万寿岩,他见证了万寿岩的“新生”。

“那时采矿虽已停止,但开采了这么多年,山体千疮百孔,到处粉尘弥漫。”朱凯回忆说,洞穴里的状况同样很不乐观,多年采矿致使岩层开裂,一到雨季,船帆洞便成“水帘洞”,人工石铺地面险象环生。

万寿岩虽被“保”住了,但如何呵护好、利用好?

规划先行。2002年,三明市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完成《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针对旧石器遗址作保护规划,我们至今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朱凯说,这份高起点的保护规划,成为万寿岩的“新生”蓝图。

划定保护红线,成立保护机构,实施文保工程,开展环境修复……万寿岩遗址自此被小心呵护。如今,按照规划总目标,已分阶段完成了四期本体保护工程和一期环境整治工程。

同时,以制度之力“护航”遗址保护。2017年,《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三明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出台的第一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朱凯说。

保护的规格不断提升,遗址所在地也是一年一个新样。

“万寿岩遗址保护一直是省、市、区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朱凯介绍,近年来,三元区向上争取资金,持续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完善周边配套设施,为遗址公园开发利用夯实基础。

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导览手册上写道:“恢复生态,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融会贯通,是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

如今漫步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探洞穴遗址、逛遗址博物馆、赏宋代五级涌泉……“一廊万寿十二景,树绿花红果飘香”的生态文明和历史文明景观尽收眼底。2021年1至9月,万寿岩遗址累计接待游客、研学团体近18万人次,成为三明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

“随着游客不断增多,我们也感到了保护管理上的压力,但各级政府对万寿岩保护利用的决心和措施让我们吃下定心丸,我们一定会把保护的接力棒接续传递下去。”朱凯说。

□本报记者 徐文锦 通讯员 黄柳青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