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在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批扎根保护区的守护者,他们在绿水青山间演绎守护故事,让天宝岩这颗“生态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保护区工作环境相对特殊,不仅需要跋山涉水、吃苦耐劳,还要耐得住寂寞。“我们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全过程,打造‘自然卫士·保护先锋’党建品牌。”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莹说。

刘进山是天宝岩资源保护科科长,1992年7月,他从福建林学院林学系森林保护专业毕业,进入天宝岩工作,一干就是30年。

简陋的工作环境,让刚参加工作的刘进山有点吃惊,和办公条件一样简陋的,是当年工作的方式方法。“遇到有人盗砍、盗伐,破案手段很简单,就是蹲守。”刘进山说,最长的一次蹲守了10天,蚊虫叮咬,蚂蟥钻到身上。

扎根天宝岩,是为了用心用情呵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让天宝岩西洋管理所所长蔡昌棠记忆最深刻的是西洋大溪水电站退出销号的经历。他说,电站三处取水坝都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属于保护区内必须退出拆除范畴。

拆一座电站并非易事。电站属村集体所有,村民可以从中得到电费补助,要拆除,村民意见大。经过多方沟通最终采用生态补偿方式得以解决,村民用电结合国家农网改造项目进行推进落实。

党员张富梅管护着保护区8300多亩山林,每次出门巡山,都会习惯地打开福建林业巡护App软件,并将当天巡山情况填入巡护巡查记录表。“白天几乎都在山上,午饭吃点干粮,一天下来,要走10公里以上。”

在保护区,像张富梅这样的护林员共有20人,他们在绿水青山间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屏障。

保护区范围涉及3个乡镇和12个社区村,处理好村民关系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天宝岩管理局以科室挂包基层管理所,将保护区划分为18个责任片区,实行网格化巡护管理。

近年来,保护区还以科技为支撑,注重物联网、移动互联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在保护区4处主要路口张贴“防火码”二维码,实现“一码”宣传教育、火情报警、违规举报。

久久为功、精心呵护,如今的天宝岩变了——植被更茂盛,树木更高大,物种更多样……8月31日,野生动物监测人员在天宝岩首次拍到“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雌鸟;同日,“蝶之骄子”——金斑喙凤蝶雌蝶也被首次拍摄到动态影像。

目前,保护区已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鹇、黑熊、苏门羚等,以及210多种野生鸟类,累计采集到昆虫1300多种、3000号标本,收集到304种蝴蝶生态照片,其中188种蝴蝶为新记录种,特别是2020年后多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通讯员 魏兴谷)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