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三明新闻
分享

日前,记者来到三明市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只见博物馆沿廊挂上了一圈彩色灯笼,灯笼下写着各种心愿的红色祈福带随风飘起。“来参加新春祈福活动的游客大部分是小朋友、年轻人。”三明市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人员邓小灵说。

长长的头发、浓浓的眉毛、小小的眼睛,健壮的小原始人“阿福”穿着兽皮衣、手握石器“站立”在校园中……正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万寿岩文物展,吸引不少同学前来参观。本次展出的66件文物都是万寿岩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13件为现有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展厅展出的精品,53件系首次走出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文物库房和世人见面。

“原来我们福建十几万年前就有人类了。”“住在洞穴里,铺了地板防潮,挖了沟槽排水,4万年前他们就很懂生活了呀。”……有趣的“阿福”让万寿岩的故事在学生中讨论开。

卡通形象“阿福”是万寿岩的年轻化尝试。近年来,这个古老的遗址收起“严肃”的面孔,努力提高与年轻人的“黏度”。

去年6月,首届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幕,海峡两岸的青少年,操作着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智慧科技产品,与锐棱砸击石片等旧石器时代“科技结晶”交流碰撞,给这片沉寂万年的遗址注入了面向未来的青春活力;原始人“阿福”便利贴创意书签设计比赛正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地举行……

“过去大多是来科研、参观、考察的群体,来看看就离开了。”邓小灵告诉记者,旧石器时期的遗址、文物年代久远,比较冷门,更要主动与年轻人发生连接。

如今,走进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聆听“从炸药包下抢救回来的‘南方周口店’”故事,体验一回原始人的生活;打造以万寿岩“招牌”人工石铺地面为灵感的互动游戏,绿枝缠绕、水流潺潺的古人类巢居主题儿童滑梯,万寿岩遗址正围绕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增加参观者的互动体验。

走进一个装有电视墙的房间,园区各个角落在屏幕上清晰可见,电子巡查、无人机管理应用、智能视频分析、客流量统计分析等系统正常运行,整个园区的运营情况在中控室内实时呈现。这是元旦投入使用的万寿岩遗址安防提升工程。

随着人流量的增大,给万寿岩遗址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对于文物保护来说,以前的安防系统是够用的。但现在发展文旅融合,这里不仅是古遗址,还是博物馆和公园等,在部分与整体之间、安全与发展之间做到平衡兼顾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李顺亮表示。

一边保护,一边发展。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口处不远,一栋曾是三钢精加工车间的三层红砖小楼,被改造成三元区图书馆万寿岩分馆,一批历史、考古类书籍即将入馆。站在三楼阅览室窗口,远眺是楼房错落的岩前镇,近看是旧石器遗址所在的寿桃形万寿岩山体,一个新的“打卡点”呼之欲出。

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此后,三钢万寿岩学院投用,带动景区发展职工疗休养项目;举行郊野马拉松、青年音乐节等活动;修复生态、还原造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几十万年前的远古生态森林……眼下,万寿岩已成为具有丰富古文化体验的研学基地。

“勇于变革、先行探索,全力以赴抓好万寿岩遗址保护的同时,尽可能使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协调,促进万寿岩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李顺亮说。(见习记者 马丹凤)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