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山村航拍图 伍永昌 摄
编者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福建省委一号文件也指出,完善乡村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乡村民宿、房车营地、休闲露营、户外运动等业态,培育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
八闽大地上,海洋文化、侯官文化、闽越文化等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激荡交融,孕育出璀璨多元的传统村落形态,也为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资源优势和深厚基础。在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下,我省越来越多的村落充分发挥自身禀赋和优势,打造成热门旅游目的地。日前,福建日报记者走进其中部分代表村落,深入采访乡村文旅融合的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东南网8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雷玉平)山风微微凉,悠悠夏日长。日前,在明溪县胡坊镇肖家山村,参加海外华侨子女公益夏令营的35名学生正进行实地研学实践活动,观赏各种鸟类,畅享古村魅力。
“最近,我们已经接待了10多个研学团队,最多的一个团近100人。”肖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世勤说,“村里人气足了,环境好了,村民们的荷包更鼓了。”
建村已有千余年历史的肖家山村,在党支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带动下,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转变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的13.4万元升至2023年的86.7万元,实现华丽蜕变。
抓住机遇 改变面貌
潺潺溪水穿村而过,古民居错落有致。很难想象,眼前韵味悠长的肖家山村,在上世纪90年代满是猪栏、牛栏,散发着刺鼻臭味,被人戏称为“牛粪村”。
“我们村‘九山半水半分田’,搞种植难成规模,家家户户不是采菇、采草药、编织贡席,就是养猪养牛糊口,钱没赚多少不说,村里的环境也受到影响。”余世勤回忆。
在村里找不到出路,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经商。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两委一度苦苦探索。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山村的发展迎来转机。
2012年,一份开展中国传统村落评审认定的文件,让余世勤得到灵感:村子周围保留着大片原始森林,生态环境良好;明清时期的古驿道、古廊桥等古建筑,为村子增添不少人文气息。何不抓住机遇,试试发展文旅“新路子”?他立即开始搜集准备申报材料。
想法一出,却受到不少揶揄:“乡道改线后,你们村就是个‘死角’,班车都不从你们村经过了,没人去的村子怎么能申请上?”
“那就让我们‘陪陪跑’吧。”余世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申报材料。出人意料的是,“陪跑”的肖家山村,凭借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这让村干部振奋不已。
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全村上下开始转型升级“总动员”:村干部引导村民拆除牛栏猪栏,成立村民理事会;动员村民出工出力,整治人居环境;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缮水尾廊桥、古驿道等,保留青瓦白墙的古朴形态……支部带头下,肖家山村的变化悄然发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肖家山村还做足绿色文章,牵头成立合作社,林下套种金线莲,年产金线莲种苗16万袋,累计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现在村子干净了,变美了,来玩的人也多了。我冬天卖米果,夏天卖仙草,一天能卖二三十碗仙草冻。”在村尾卖仙草冻的阿婆陈春轩笑着说。
文化赋能 为村铸魂
冬日围炉煮茶,夏日簪花漂漆扇……眼下,肖家山有艺术创作、生态观鸟、儿童游乐等多种文旅业态,游客们纷至沓来。
多年来,肖家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生态旅游公司,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悬索桥等旅游设施,盘活闲置房屋,打造民宿等附加产业,并注重村企合作,招聘乡村振兴合伙人,引入运营团队,开发露营、DIY手工制作等业务,举办“观鸟露营节”等特色文旅活动,促进村集体增收。
“发展乡村旅游,要有当地特色、文化内涵,才能长久地吸引游客。”余世勤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于是,村里邀请肖家山村走出的能人,文旅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央财经大学画院执行院长余润德返乡指导。“我们不仅要美化环境,更要在村里植入美育、人文的氛围,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文化内涵。”余润德坚持用艺术“点亮”古村,提出“美育乡建,艺术肖家山”的发展方向,指导建设美术馆和美育研学基地,并捐赠书画艺术作品。
同时,肖家山村还引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和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协会等学术资源,建立写生实践基地,推动古村落与艺术文化深度融合。如今,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和书画爱好者到肖家山研学、采风创作。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肖家山村还建设非遗馆、非遗传习所,活态传承省级非遗肖家山锔瓷技艺、县级非遗肖家山贡席制作技艺,让非遗文化滋养千年古村;开展“肖家山青年之家”创意设计大赛,设计独具特色的“青年之家”民宿,焕发青春活力。
人才回乡 助力振兴
晨曦初露,村头余家土菜馆的负责人余明嘴里发出咕咕声,拿着稻谷和玉米喂鸡,他的儿子余元文穿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着。
“前天,厦门的回头客说要来肖家山自驾游,订了今天中午的3桌饭菜,还要买3只土鸡带回去。”在外学厨多年的余元文,去年跟着在广州经商的父亲一同回村,开起了小餐馆。“这些年村里变化很大,听到大家夸肖家山,我觉得很自豪。”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肖家山村党支部积极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能人回村工作、创业,让“人才回流”代替“人才外流”,助力乡村发展。
“原本想在外闯荡,余世勤书记跟我沟通后,我心中有了回村的念头,毕竟从小在这里长大,希望可以尽一份力。”返乡大学生余必坤此前在厦门工作,2022年初,他响应家乡呼唤,回乡担任肖家山村委委员,壮大村两委力量。今年5月,余必坤外出考察后,在肖家山推出了簪花、漆扇等业务,还招聘本村村民经营“云上小院”民宿。“簪花跟我们古村很契合,活动推出后,一天最多吸引80多人。后续我们还会推出其他活动,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余必坤说。
“这几年,我们分类建立产业发展等五类在外人才库。我们将继续搭好平台,利用‘情感纽带’招贤纳士。”胡坊镇党委组织委员刘虹说。
留住根,注入魂,吸引人。如今的肖家山村,正逐步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赵睿
- 三明明溪县:8500吨秋粮收购任务有序推进2019-10-15
- 明溪10户家庭获评县级“最美家庭”2019-09-26
- 三明明溪县:社区志愿者与空巢老人一起过中秋2019-09-16
- 三明明溪县:厦洽会签约项目24个2019-09-12
- 三明明溪县:创新贫困户创业就业帮扶“加乘”模式2019-08-12
- 侵吞、挪用集体资金超过300万元 福建明溪一村干部获刑2019-05-31
- 三明明溪县:侨乡有了数字法庭 全省首创2018-05-28
- 明溪县2018年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率有所调整2018-03-13
- 明溪县部署鸟类资源保护与观鸟产业发展工作2018-01-17
- 福建首个侨益司法保护示范中心在明溪揭牌成立2017-12-20
- 最新三明新闻 频道推荐
-
三明清流:罗汉松种植成农户增收新引擎2024-08-05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