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际频道>国际新闻
分享

一个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领跑全球制造业多年,当中国代表与德国代表正襟危坐,桌子两边传来了关于工业发展的对话。

一说到“中国制造2025”,很多人便立即想到“德国工业4.0”。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而中国于去年3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的重头戏,两国代表在顺德新落成的潭洲国际会展中心搭台,建立新的“朋友圈”,同时也为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寻找出路。

涌进几万人的会展中心飘着音乐、广告语、人们的笑声,但中德对话的话筒音最为有力,人们戴着同声传译的耳机,期待一场足够震撼的思维碰撞。

我们向德国学什么?

2013年德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推出了“工业4.0”战略。“工业4.0”也被人们称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系统及过程中形成“智能工厂”,在生产物流管理上实现“智能生产”,整合物流资源上实现“智能物流”。

去年,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主要由于中国人口红利的流失,随着劳动力价格要素的上升,人口结构的变化,低质、低价的“中国制造”形态需要向中高端转型。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就在这个当口,“中国制造2025”开始与“德国工业4.0”对话。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对着台下的中德观众说:“我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广东佛山如何规划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如何向‘德国工业4.0’学习,如果与德国等制造业先进国家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对佛山的整个发展都至关重要。”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前茅,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是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由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仍面临着质量的问题,发达国家早在“工业2.0”时代已经解决了,因此中国还不能算是“制造强国”。

周济表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常态下,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实质发展恰好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共同推动新一轮的工业发展。“两国专家有机会坐到一起,通过面对面的合作,共同探讨合作模式,意义重大。”

大、全、快、重

在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王鹏眼里,“大、全、快、重”四个字就能概括中国制造的特征。

“我们的‘大’体现在很多产品产量大和所占第一的门类比较多,我们有200多种产品在全世界是第一,同时有很多产品在全球份额超过一半”,王鹏分析道。其次是“全”。根据上半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工业如今在竞争中的优势已更多地体现在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上。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大类、中类、小类的国家。

中国制造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增速最快;其中又以重化工为“重”。

今年以来经济下滑压力大,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增长。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也遇到增速下滑挑战,1到9月增速只有6%,甚至在投资上下降到2%~3%。

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结构在变化,成本在上升,企业在逃离;有人认为,挑战主要来自外部,来自“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互联网可能会重新构造格局,中国在竞争中面临不利的局面;还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新的增长点,没有新的动能,出现了炒股、炒房,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进入到虚体经济。很多人认为中国工业最大挑战是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存在一系列矛盾。

在王鹏看来,中国制造真正的更大挑战,一个来自于范式的变革,一个来自逻辑的变化。

“未来基于虚拟和现实世界环境,大量数据喷涌而出,实现虚拟和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实时交汇和有机融合,支撑智能决策、控制。这样的模式,过去300年现代工业从未有过。”

挑战还包括内在逻辑的变化。“过去三十年中国遇到非常难得的需求膨胀时代。现在,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新的增长逻辑是产业升级。”

罗伯特·索洛在1987年说:“计算机时代无处不在,但生产率统计数据除外”。美国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快速提升,快速增长期间甚至超过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有一种解释,信息技术是一种通用技术,通过填补式创新来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革,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和企业效率。

比如,阿迪达斯运动鞋、德国企业宝马摩托车,通过互联网在线定制,最大限度个性化生产,取得很好的消费业绩。

这一点在顺德的企业身上早已有所显露。“我们重新设计了这款六轴高速小型机器人,经过一年的内部测试,在博览会上正式亮相首发。”顺德区三扬机器人有限公司杨铿华介绍称,虽然该款机器人外形更加小巧了,但是负重却能达到6公斤,并运转十分灵活、安静。经过6个月每日24小时不间断地负重6公斤进行测试,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未来的趋势都是机器取代人工,为了让生产车间看起来不那么‘生硬’,我们专门把产品设计得较为圆润,增加一点‘温暖’感。”三扬机器人有传统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正在朝智能装备制造的方向转型升级,研发团队达到15人,其中包括有电器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

中德联盟,强强联手

在努力参与全球化分工,加速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拥有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的顺德,格局更为开阔,它还着力于为中国制造与世界先进制造业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筑就平台。“以前人家说中国的制造业是量,德国的制造业是质,质与量的握手,顺德希望能为企业家们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去共享发展的经验,共谋发展的路子。”顺德经科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在“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上,获得“灯塔行动”最佳实践奖的徐工集团的企业代表就提到,搭建对话平台、组建城市联盟虽然是政府行为,但它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能让企业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与客户,学习和借鉴其中的先进思维与理念,能带来与先进制造国家的思想、技术的交流,带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升。

去年4月,总部在顺德的大自然家居通过认购了ALNO股份的方式,一跃成为这家德国高端厨具企业的第三大股东。目前,大自然家居仍然在德国寻找更多并购标的。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佘学彬表示,过去我们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全世界,现在我们“走出去”是买他们的企业。德国很多企业的价值体现在他的人才和技术,他们可能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每天增长一点点,越做越好,所以他们的技术和人才是他们最大的价值所在。

“10亿的产值可能把产品做出来,但是百亿企业的市值一定是通过并购”,顺德区领导介绍,过去一年19家顺德上市公司并购将近20宗,涉及金额非常大。并购是一个很专业化的过程,顺德支持企业去做,政府做的事情主要是在信息对称方面做工作,比如与德国城市进行交流,很多信息通报给企业。目前,顺德已给19家上市公司和26家新三板企业做梳理,他们有什么需求分门别类,通过搭建信息互动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去。

在这次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交流会上,前民主德国总理洛塔尔·德梅齐埃博士心情不错,忙着与老朋友叙旧,这是他第5次来到佛山。他说,“联盟”一词自古多用作军事领域, 但这次中德合作,是一次和平的联盟,让人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刘微

最新国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