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际频道>国际新闻
分享

美国一个科研团队基于二维磁体三碘化铬开发出了超薄磁性材料,有望用于研制新型存储设备,从而大幅提高信息存储密度并减少能量耗损。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研究人员利用新型二维磁性材料三碘化铬,可基于“电子自旋”对电子流动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存储信息。

华盛顿大学许晓栋研究组和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在2017年利用三碘化铬首次制出二维磁体。所谓二维磁体是只有一层原子还能保有磁性的材料。三碘化铬的晶体结构是层叠状的,在零下228摄氏度以下环境中,单个原子厚的三碘化铬材料具有永磁体特性。这种材料在低温下还展示出独特的层间反铁磁性,可高效用于允许或禁止电子流动。

研究人员将两层三碘化铬置于两层导电的石墨烯间,当这两层三碘化铬中的电子自旋指向相同或相反时,电子可无阻通行或基本被阻止,这被称为“隧穿磁阻效应”。可实现这种效应的结构被称为“磁性隧道结”,是磁性信息存储的最基本单元。

他们发现,区别于传统的“磁性隧道结”,当增加三碘化铬层数时,可拥有更多电子自旋组合,从而有望大幅提高单个器件的信息存储容量。研究团队在4层的纳米器件中实现了超过现有技术10倍的“隧穿磁阻效应”。

论文通讯作者许晓栋介绍,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增加数据存储密度并降低能耗成为一个挑战,这种单原子存储器件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已经利用这种材料开发出一种新颖的存储器件。下一步,研究团队希望减少对磁场和温度的要求,让这一技术的产业化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公布166个儿童友好社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