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际频道>国际新闻
分享

最近一些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或者说实际上已经关闭了与美国经贸谈判的大门。其实这种论调既不准确,且具有误导性。

据路透社14日报道,美国财长姆努钦计划近期前往中国进行经贸谈判。同时美方上周签署了针对华为的限制令。微信公众号“陶然笔记”就此撰文认为,美国一面摆出谈判的样子,一面又签署针对华为的法令,“看不出美方有什么实质性谈判诚意,反而是极限施压手段还在延伸”。文章指出,如果美国方面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谈判诚意,那么还不如“把磋商彻底停下来,回归正常的工作轨道。”

这篇文章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转发后,引起了外媒的注意。5月16日开始,多家外媒转述了这篇文章的观点,但在报道时却出现极大程度的误读。

比如彭博社的报道,就以《国有媒体:中国现在对与美国谈判没兴趣》(China Not Interested in Talking With U.S. for Now:State Media)为题来报道此事,更以《美国玩弄小把戏 中国淡化贸易磋商可能》(China downplays chances for trade talks while u.s. plays 'little tricks')为题跟进报道。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传递出来意愿,是否被美国媒体准确理解了?

如果从善意的角度看,这里确实存在一种文化上的差异,使双方对这件事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强调的侧重点也完全不同。这些海外媒体的报道误读了中方的立场,实际上中国始终认为双方应该通过诚挚的对话解决贸易争端。

“陶然笔记”那篇文章强调谈判要有诚意,中国有自己的底线立场,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中美双方应停止谈判。但海外媒体报道时,称这篇文章表明中国将不再继续与美国进行对话磋商。

那篇文章的意思是,在中国看来,恰恰是美国多次不守信用和不尊重谈判对手,使得中方觉得实在无法通过磋商这种方式与美国沟通,因此还不如停下磋商,专注于自己的发展。

而美国媒体的报道,则是侧重于强调文章里建议的行动办法(把磋商彻底停下来),却忽视了采取这种办法的前提。或许对西方媒体来说,这是个更好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离事情的真相却还差着关键的一步,也就是美方不考虑中方的正当诉求,因而才会有接下来的种种衍生。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另一个可能,虽然这个可能性较小:海外媒体并非不知道文章的原意,但却以另一个意思来呈现。无论是翻译不准还是理解错误,亦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别有用心地解读,西方媒体的这种解读都不符合实际情况。美方在谈判中缺乏诚意,态度多变,致使两国经贸磋商遭遇严重挫折,但只要华盛顿方面停止故意施加高压的手段,并保持谈判立场的前后一致,那么中国就对谈判仍持开放态度。

这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的,从原则上讲,中方一向鼓励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同时我们认为,磋商如果要有意义,就必须要有诚意。一是必须要有原则,必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二是要守信用。

外交部发言人的意思很明确:中国始终希望通过平等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已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当美方突然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破坏双方共识时,中方代表团仍飞往华盛顿与美方进行第十一轮谈判,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美方以极限施压回报中国最大的善意和诚意时,中国不得不反击,宣布对美部分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然而,中国的立场始终不变:美方停止对拖累磋商的做法,谈判才能有效进行。

美方可能希望看起来很强硬,采取极限施压以期中国能够满足其诸多无理要求。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和算计注定失败。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并通过前几轮中美经贸谈判对美方这种自以为是的策略已了然于心,不可能屈服于美方这种精心设计的小算盘。

一年来的中美经贸摩擦证明,对抗损害双方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美需要相向而行,才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来妥善解决贸易争端。

责任编辑:杨林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最新国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米其林指南首份省级指南聚焦“福建味道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