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际频道>国际新闻
分享

科学验证平行时空真的假的具体什么情况 什么是平行时空?

科学验证平行时空 平行宇宙真实存在

四海网:近日,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橡树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原子弹的诞生之地)的物理学家利娅·布鲁萨尔(LeahBroussard)和她的团队,试图在实验室里检测镜像平行宇宙是否存在,来解决在中子衰变研究领域已经存在了40年的一个难题。

用科幻设定来解决科学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何谓镜像平行宇宙

其实,所谓科幻设定,本就是用来科学发现。比如镜像平行宇宙,实际上涉及两个基础量子物理学概念,宇称(镜像对称),以及概率解释延伸出来的“平行时空”。

在我们生活里,可以看到很多简单镜像,也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在经典物理学领域,左右方向也是完全一致的,镜子里的世界跟镜子外的世界都可以完美地存在。但在量子力学领域里,这种对称性被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的“宇称不守恒”打破了,从而揭开了当时著名的“-之谜”,即在弱作用力(四种基础作用力之一)参与的核反应过程中,宇称是不守恒的。

不仅如此,杨、李还设计出了实验来证明这种不守恒导致的效应,华人科学家吴健雄女士很快做出了其中一个实验,从而证明杨、李的理论是对的,推翻了长期以来默认的“宇称守恒”,震惊了物理学界——在量子力学里,镜子里面的世界,跟镜子外面的世界,竟然是不一样的。

至于平行宇宙,科幻迷已经很熟悉了。在量子的概率波解释里,关在箱子里那只可怜的“薛定谔的猫”,在被观测之前,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是两种状态的叠加态。在被观测之后,它被理解变成只有一种状态,要么是死的,要么是活的。

那么,另一种状态哪里去了?有一种解释认为,另一种状态依然存在,是我们的宇宙发生了分裂,在平行时空里,那只猫变成了另一种状态。

量子世界的这种变化和解释,跟我们生活经验、经典物理是完全不一致的。对于这种“平行宇宙”解释,同意者无法证实,反对者也无法证伪。看看,我们熟悉的科幻假定,竟然来自科学家最初的异想天开。

中子衰变难题,逼出“镜像平行宇宙实验”

报道中的主角布鲁萨尔在著名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中子物理。中子,就是几乎所有原子核里都存在的那种不带电的粒子。在原子核里,它性质很稳定,可以长期存在。虽然有时也不老实,会发生衰变,从中子变成质子,顺便扔出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

可中子一旦获得了自由,它们立即进入衰老期,发生衰变,每过大约15分钟就会损失一半(这个时间叫做“半衰期”)。

问题就出在对自由中子“大约15分钟”的精确测量里。中子物理学家们有两种方法来测量它,一种方法是将它们隔离在一个“瓶子陷阱”中,让它安静地待着,自由衰变,过一定时间后再数一数剩余的数量;另一种方法是从核反应堆里取出一束奔跑的中子,在奔跑路线上设卡计数,数中子衰变之后产生的质子数。可这两种方式得到的半衰期结果总是大同小异——前者为14分39秒,后者为14分48秒。也就是说,大约900秒的时间,两个结果差了9秒钟。

40年来,中子物理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弄清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面对这个按照严谨的科学逻辑都无法圆上的“情节”,布鲁萨尔和同事们被迫祭出了科幻作家常用的法宝:平行时空,而且是镜像的。

这个解释就是,可能真的存在镜像平行宇宙,在奔跑的中子束里有1%的中子,拥有穿越到镜像平行宇宙的能力,它们也发生了衰变,只是不是在我们这个宇宙发生的,那些衰变出来的质子就丢了,观测结果就“显得”半衰期长了一些。

  实验尚未展开,结果并不乐观

怎么证明“中子穿越到了镜像平行宇宙”呢?布鲁萨尔的实验设计看起来有些“异想天开”:她设想的是让中子重新穿越回来。为此,要设置一堵厚墙,这堵墙是我们这个宇宙里的中子无论如何也无法穿透的。

可按照“镜像平行宇宙”假设,那一束奔跑的中子束里,有些中子无需陷在墙里,在其他中子迎头撞墙,陷落在墙里的时候,它们到另一个宇宙去逛了一圈,相当于绕过了墙,然后穿越回来,出现在了墙后面。

所以,科学家的想法是在墙后设置探测装置,抓住这些利用镜像平行宇宙成功翻墙的“狡猾”中子。这样一来,两种测量中子半衰期的实验就能获得一致结果了。

不过目前来说,做出任何评价都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个实验设想虽然完成了,何时开展还需待另一个前期实验的结果分析。而主持那个实验、还在分析数据的科学家说:“尽管得到任何成果的可能性都很小,但这是一次简单且不昂贵的实验,如果一场物理学革命中可能会产生好的结果,那么我们必须尝试。”

也就是说,中子物理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已探索了40年,结果绝望地发现似乎在我们这个宇宙里根本找不到答案,所以,那些带有科幻色彩的想法就进入到了科学家们的视野。又因为“简单且不昂贵”,这样脑洞大开的设想才可能被付诸实施。

 如何理解科学家检验“科幻设定”

实际上,这个事也可以帮我们理解,科学里面的理论解释和实验验证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科学里,科学实验是为了检验(证实或者证伪)某种科学理论猜想。也就是说,任何科学实验在执行之前,都必须要有足够的依据说明,它才是有价值的。

像这样的镜像平行时空的假设,从理论上而言,是并不太靠谱的,但是这个实验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其成本非常低,技术都是现成的,所以这个实验才得以顺利地进入到实施阶段。

另一个启发是,科学实验设计的结论必须是开放的,任何一位科学家都必须要接受科学实验所给出的任何可能的结果:证实或者证伪。如果这个实验在“不可能穿透的墙”后面真的探测到了中子信号,那么,想必物理学家们会大吃一惊,会有更多的同类实验进行检验,也会有大批理论学者们对平行时空假设进行热烈的探讨,掀起一场物理学新革命。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连设计者都认为的,就是这个实验并未探测到任何中子信号。也就是说,至少这个实验会降低“镜像平行时空”这个假设存在的可能性——以后的科幻作家用起这个概念也会更谨慎吧?

当然,这种双重可能性恰恰是科学实验最具魅力的地方。未来的答案究竟在什么方向?连最前沿的物理学家也不知道,所以,人们欢迎哪怕是最神奇的想法。

当然,“谁主张谁举证”,提出想法的人必须像这位科学家一样,提出最好比较、成本较低的检验方案。但也必须承认,最终答案在哪里,我们依然不知道。也可能多年后,人们回头发现,即便是现在科学家们最狂野的想象,也显得过于保守了。

责任编辑:杨林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