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际频道>国际新闻
分享

第八届非洲开发会议28日在突尼斯落下帷幕,非常重视此次与非洲领导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因为感染新冠病毒不得不取消非洲之行。新冠肺炎已成为影响岸田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因素,然而曾经的防疫“模范生”日本,却在不断放松防控措施,这也导致该国近期感染人数激增。和日本有着类似经历的是韩国,而美英等西方国家在防疫方面不断“摆烂”,给这些国家经济以及医疗系统带来严重影响。世卫组织专家提醒说,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要认清现实。

28天,日本感染575万人,位居全球第一

图说:29日,韩国首尔民众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日韩一个月内900万人确诊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8月29日的数据,在过去28天,日本的累计感染人数超过575万,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9日,日本的累计感染人数已超过1853万。

从今年1月开始,日本逐步放松疫情限制措施。防控不足加上奥密克戎毒株及其新亚型的高感染率,让日本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目前日本正在经历第七波疫情,各地感染人数居高不下。据日本共同社29日报道,该国当天公布的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大约为9.6万。这一数字相较10日的25万已经大幅下降,然而在各国中仍位居前列。

日本此前的疫情数据更令人担忧。据日媒报道,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从8月15日到21日的一周,日本的新增感染人数达到147.6万人,连续5周在全球位居第一。在这期间,日本的死亡人数达到1624人,在全球仅次于美国(2714人)。

《环球时报》记者发现,大部分日本民众都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在路上戴口罩、勤洗手等,但他们聚餐的次数也在增多,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比此前“缩短”不少。因为确诊病例的激增,民众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也随之大增。

有一名日本父亲对记者说,今年4月孩子所在的托儿所出现确诊病例,孩子被感染后又将新冠病毒传给全家。兵库县一名老先生则表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感染的。在他确诊后,妻子和儿子也相继确诊。这名老人说,儿子的症状持续两周左右,包括发烧、失去味觉等。他儿子周围很多人也感染了新冠病毒。有的人说喉咙痛得厉害,“像吞了玻璃一样”。

确诊人数大幅增加,很多患者无法及时就医,日本的医院也不堪重负。冈山大学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此前曾在社交媒体上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患者打了十多家医院的救护车电话都被拒绝,仅仅是寻找医院就花了一个多小时;有人感染之后即使严重到必须吸氧,也住不了院;因为病人太多,前往急诊的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一些医护人员在照顾病患时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得不休假,导致医院人手严重不足。浜松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高桥善明称,因为病床不足,部分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只能在养老院隔离,而这又引发养老院群体性感染。从7月1日到现在,日本至少发生了106起养老院群体性感染事件,部分养老院进入“战时”状态。

韩国近期的遭遇和日本如出一辙。从3月开始,韩国逐步放宽限制措施。《环球时报》记者通过梳理韩国政府发布的数据发现,韩国的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一度保持在5万以下,5月底甚至出现单日新增不超过1万的日子。然而7月后,韩国的感染人数出现上升势头,到了8月,又重回单日新增10万例的情况。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周一公布的数据,在过去4周,韩国的累计感染人数超过320万,位居全球第二。截至8月29日,韩国累计感染人数超过2302万。

韩联社8月29日称,截至当天零时,韩国的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大约为4.3万,较此前已经大幅下降。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从8月15日至21日,韩国累计感染数大约为88.4万例,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8月24日,韩国的单日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达到108例,时隔118天后再次超过百例。与此相伴的是重症患者的增加。韩国26日重症患者达到579例,迎来本波疫情的最高值。不过该“纪录”不断被打破。截至28日,韩国现有重症患者597例,连续6天保持在500例以上。

韩国“news1”新闻网称,为应对上述情况,韩国防疫部门宣布,从29日开始,医院将每天对患者是否适合使用重症病床进行评估,被认为“不适合”的患者,其“退房”期限将从两天缩短到一天。早在本月16日,韩国“newdaily”新闻网就警告说,全国病床使用率“亮红灯”,称各地都出现急诊患者需等待才能进入急诊室治疗的情况。即使急诊室可以接诊,也存在患者交叉感染风险。如果急诊室崩溃,医疗体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更糟糕的是,韩国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流感又悄然来袭。据韩媒报道,以8月第三周为基准,韩国流感患者数时隔5年再创新高。报道称,新冠和流感的“双重流行”有可能成为现实,这必然会对医疗体系产生冲击,一线医疗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可能不清楚是得了流感还是新冠,这对高龄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是致命的。

人们不断重复“从恐慌到忽视”

疫情暴发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各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以及经济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有人认为新型毒株的致命性已经大幅降低,因此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经济复苏上。不过也有专家提醒,现在是否会出现更致命的变异毒株尚是未知数,防控不能松懈。

据CNN等媒体报道,美国疾控中心8月中旬推出新防疫指南,不再要求密接者进行隔离,不再建议民众保持社交距离。白宫新冠应对工作组协调员杰哈称,政府最早将于今年秋天停止为新冠病毒检测和疫苗接种支付费用。

日韩等国也计划进一步放松疫情防控措施。据共同社等媒体28日报道,岸田政府正在探讨允许无症状感染者在贯彻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方案。从9月7日开始,对接种3剂以上疫苗者,入境日本时不用提交核酸检测报告。韩国政府正在讨论中秋节后分阶段免除入境前核酸检测的方案。8月1日,法国正式结束因疫情而实施长达两年多的卫生紧急状态,不再实施包括强制戴口罩等在内的防疫措施。不过,德国日前发布新版《感染防护法》草案,规定了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4月7日期间更广泛的防疫规则。

面对持续的疫情,各国是否应该“躺平”?《纽约时报》日前援引专家的话称,疫情尚未结束,如果出现新变异毒株或感染人数激增,可能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美国《财富》杂志称,1918年西班牙流感袭击美国时,两党开始在国会通力合作抗击这一疾病。然而当最初的恐慌过后,民众开始忽视这一疾病。文章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一直在重复“恐慌-忽视”这一模式。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应对猴痘以及小儿麻痹症上,导致很多人不再为自己和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今年有100万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每周有1.5万人死亡并不是负责任地与新冠共存。”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范凯尔克霍弗日前警告称,我们需要认清现实,疫情没有结束,要负责任地面对这个问题。她说,各国可以通过检测和接种疫苗等措施降低死亡率。

新冠后遗症 欧美头上的乌云

从今年2月开始,英美等欧美国家陆续给防疫“松绑”,使得它们的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大部分感染者只出现了轻微症状,但数千万感染者却被后遗症困扰。这不仅加剧一些国家的用工荒,还可能在未来让这些国家的医疗资源进一步承压。

据《纽约时报》报道,截至8月28日,美国过去两周的日均新增感染人数超过8.8万,日均死亡人数达到478人,日均住院人数超过3.8万人,重症患者有4596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9日的数据显示,美国过去4周的累计感染人数超过285万,位居全球第三。在过去4周累计感染人数排名前20的国家中,欧美国家占了7个,包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

虽然感染人数很多,但《环球时报》记者发现,欧美多国的很多民众已经不再像此前一样“惧怕”新冠病毒,对于防疫措施也多有松懈。在德国各地,民众在室外基本都不被要求戴口罩。不过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口罩令”依然有效。在纽约的大街上、公园里以及餐馆中,除了服务人员,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

在这种环境下,《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日前全家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而源头则是孩子所在的托儿所出现确诊病例。孩子的症状持续5天基本结束,但是用了十多天才实现核酸检测转阴。记者丈夫的症状较为严重,高烧3天浑身无力甚至无法起身,但退烧后症状消失得也很快,大约6天时间就核酸检测转阴了。记者本人的症状比较温和,但是持续时间最长。虽然没有发烧,但总会觉得很冷,甚至盖着被子还感觉像泡在冰水里一样,而且很容易疲惫,就连上一层楼都要休息好一会儿。

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都出现与《环球时报》记者类似的症状,而这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该国目前超过1000万个岗位缺人,而布鲁金斯学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约1600万处于工作年龄的美国人患有新冠后遗症,其中200万到400万人因新冠后遗症失业。如果算上员工工资,新冠后遗症每年至少给美国造成1700亿美元的损失。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德国电视一台7月底称,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估计,该国所有新冠患者中约有10%的人患有后遗症,他们的工作受到影响。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7月公布的数据,英国有超过180万人正在忍受新冠后遗症的影响。《卫报》引述一家智库的调查称,自疫情暴发以来,英国失业且不打算找工作的人数猛增58.6万。建筑和制造业等男性就业比例较高行业的就业率普遍出现下滑,导致英国整体劳动力出现萎缩。

新冠后遗症还可能对美国的医疗资源造成挤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有专家表示,要治疗数千万患有新冠后遗症的人,美国的医疗资源是不够的。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患上新的慢性疾病,这将进一步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医疗系统。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特约记者郑可 英辰 青木 纪双城 许可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韩闻 严格 李晴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