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N李甘林(职员)

    

  施正荣、刘永行、黄光裕、陈天桥、鲁冠球、丁磊等6名中国富豪都将收到吉林农民刘福成的求助信。刘福成女儿患上罕见的心脏病,为救女儿,他借钱53户,然而“6万多块钱几天的工夫就没了”。日前,刘福成给施正荣写了第一封求助信,由于没收到回信,他又给其他一些他听说过的富豪写求助信。(1月23日《华商晨报》)
  刘福成一定没想到,这简单的6封信,很可能使这些大名鼎鼎的富豪陷入哈姆雷特式的两难:回信不回信,这是个问题。
  钱对这些富豪来说肯定不是问题,然而,比拿钱更让他们挠头的是———拿少了,人们会说,这些富豪真吝啬;而拿得再多,人们也认为这是他们该担的责任。总之,钱出与不出,都很麻烦。
  有人说,中国富豪行善有“四怕”:一怕惹麻烦;二怕钱去向不明;三怕体制限制;四怕被指“出风头”。丁磊就是现成例子。丁磊曾为2004年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引起强烈反应。据透露,丁磊为捐还是不捐犹豫了整整一天,让丁磊感到为难的不是钱,而是担心舆论的责难:如果真心想做好事,为何不用化名?为什么捐1000万元,而不是500万元?是为了出风头还是斗气?为什么捐给外国,而不捐给受灾的中国人?……
  中国富豪在慈善问题上的两难与尴尬是极不正常的。这次,陷入困境的刘福成无意中又一次把尴尬放大并推到前台,这既让富豪为难,也让公众揪心。
  我想,无论这些富豪捐不捐、捐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舆论不宜过多指责或漫骂。公众不应忽视这样的事实———贫困群体遇到困难时,首先应向政府部门求救,其次才是向社会求助。
  请求政府部门救济,这既是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而现在,情况似乎相反。
  如果再思忖,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每当民众遭遇困难或陷入绝境时,他没想到找政府,而习惯于向富豪求助———过度依赖富豪解决社会难题,以及政府救助机制的长期缺位是极不正常的,把解决问题的宝全押在富豪的恻隐之心上,这既是富豪无法承受之重,更不是我们应拥有的科学救济机制。

责任编辑:海都网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鲜花代替纸钱 “云端”寄托思念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