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录音师、长影著名电影录音师袁明达,2016年8月26日因病在长春逝世,享年90岁。袁明达先生曾经在新中国电影“七个第一”电影中的三部作品中担任录音师。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袁老荣获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的“从事电影工作五十年纪念”奖章和证书。

袁明达1927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4年5月考入“满映养成所”第四期学习电影录音,1945年2月毕业后在“满映”录音课担任录音助理,1945年10月1日加入东北电影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5月,袁明达积极参加了中共领导的东北电影公司撤退搬迁到兴山的工作,是当时东影迁往兴山的首批人员之一。“1946年5月13日,第一批撤退开始。要在一天之内把这个远东最大的电影厂的全部设备和物资运走。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设想的……这确实是关系到人民电影事业的前途的决定性一仗。只见车间、办公室、仓库、车场,到处人声鼎沸,紧张万分。不少设备安装在水泥浇铸的基础上,拆卸要费很大的劲。有的设备构造精密,装运条件要求很严。入夜,从厂到火车站的大路上,汽车往来不绝,灯光闪耀,连成一长串,非常壮观。直到深夜才装运完毕,结束了这紧张的战斗。最后检查,25节车厢都装得满满的,尽是摄影、录音、置景、洗印、剪接、照明、放映等各类器材,还有上百万米没有使用过的各种胶片、大量化学药品……”

由于异常繁重劳累,袁明达在火车上生病发起了高烧,时任东影新闻片组组长钱筱璋把自己的棉袍送给袁明达取暖养病,这件长衫棉袍,正是钱筱璋化装进入长春时的衣服。后来,经由钱筱璋夫人张建珍介绍,袁明达光荣入党。

东北电影公司成立初期,中国籍电影录音师仅有袁明达、吕宪昌两人,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懂得复杂的录音室搭建技术,于是,他们将从长春搬迁到兴山的录音设备、调音台等组装起来,创建了人民电影兴山录音基地。后来,在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中,袁明达担任了其中三部的录音工作,分别是新中国第一部多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以及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

此外,在《民主东北》拍摄期间,时任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指示,这部纪录片的配乐要用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多才多艺的袁明达擅长吹奏黑管、小号、中音号等乐器,参加了临时组建的东影业余小乐队,为《民主东北》录制音乐。当时小乐队成员包括导演于彦夫(代表作《创业》),作曲家黄准(《红色娘子军》作曲)、向异(《敖包相会》作曲)等人,指挥何士德(代表作《新四军军歌》),这也是新中国电影乐团的开始。

东影迁回长春后,袁明达一直在厂里担任电影录音师,直到1986年离休。主要作品包括《春风吹到诺敏河》《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女跳水队员》《车轮滚滚》等30余部故事片、戏曲片,离休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长影第一部武打片《武当》。此外,袁明达还担任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瓦良格巡洋舰》等20余部译制片的录音师工作。

在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袁老荣获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的“从事电影工作五十年纪念”奖章和证书。2014年初,作为亲历“满映”、东影、长影这三个时期的电影幕后工作者,袁老接受了央视纪录频道大型纪录片《接收东北》摄制组的采访,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口述素材。

责任编辑:林航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