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贵州省委书记暗访之旅:没给地方打招呼也没带记者

陈敏尔 资料图

易地扶贫搬迁是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和“头号工程”,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十分关心。

近日,记者得知省委主要领导8月26日到黔南自治州龙里县、贵定县暗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随即致电省委办公厅相关处室,确认陈敏尔书记专门抽出一天时间,没有省直部门领导陪同,没有给市州和区县领导打招呼,没有当地车辆带路,没有新闻记者随同,只带了三名身边工作人员,乘坐一辆车下乡走访。

记者还了解到,此前,陈敏尔书记也只带了一名工作人员,对贵阳南明河沿岸环境美化和水质改善情况进行了暗访。

对本次易地扶贫搬迁暗访,记者向随行人员和龙里县、贵定县有关当事人进行了回访,现向网友呈现此次“暗访之旅”所发生的故事。

8月26日上午8点30分,陈敏尔和三名身边工作人员出发,随机选取了暗访路线,通过手机导航的引导,先后来到龙里县醒狮镇醒北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贵定县桃花路金南街道办事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暗访调研。

镇上来了一位“陌生人”

一眼望去,龙里县醒狮镇醒北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10多栋住宅紧密整齐相连。上午9点半左右,忙碌的建设工地上,一位“特殊”的“陌生人”突然造访。他房前屋后楼上楼下仔细地查看着建设的情况,向正在施工的工人详细了解着项目的规划面积、施工进度等情况。

看过项目建设现场后,这位“陌生人”径直来到醒狮镇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指挥部接待大厅摆放着全镇规划建设沙盘,靠右侧的文件柜里,精准扶贫档案整齐摆放。墙上张贴着醒狮镇推进脱贫攻坚1234工作法、联系会议制度和搬迁作战挂图,十分醒目。

“陌生人”一边查看,一边不露声色地与一位正在当班的年轻人交流起来。

“你是这里的负责人?”

“我是这个扶贫站的站长。”

“你们的扶贫安置点在哪里?”

“你是县里来看工程的吗?我们的安置点建在镇上医院和学校的附近,对老百姓生活比较方便。”

“这里总共规划多少户?今年要搬多少人进来?”

“这个点上总共规划了70多户,镇里今年计划搬迁54户,除了分散安置的39户,其余集中安置的15户都在这里。”

“大伙搬迁出来,有没有埋怨,高兴还是不高兴?”

“绝大部分老百姓都很乐意从大山深处搬出来。但实话实说,一些人心里面还是比较纠结,毕竟故土难离啊。”

“搬迁户原有的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怎么处理?谁来经营这三块地?”

“原来的地都没有荒着,主要是准备通过组建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方式把这三块地盘活用好,交由种养大户或者公司来经营,有的种人参,有的养牛羊,还有的搞经果林,各种办法都在尝试。”

看着这个“陌生人”挺懂行,很亲切,年轻的站长说着说着,邀请“陌生人”在办公室坐了下来。

“老百姓搬下来,增加的开支怎么办?”

“镇上的开销肯定比以前多一些,但是镇里有扶贫产业园、物流公司,还有环卫站等公益岗位,加上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兜底,只要人勤快,生活不会像以前那样困难。”

“你们体会,是集中安置好,还是分散安置好?分散安置牢不牢靠?”

“集中安置有公共服务配套,还有就业培训,收入比较有保障,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搞工业园区帮助就业呢。分散安置有进县城的,也有投亲靠友的,我们也都要做到跟踪联系到户。”

话匣子打开了,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接到报告后,醒狮镇党委书记熊波赶到了指挥部,刚走到门口,看到这位“陌生人”,就忍不住喊了一声“陈书记——”

几位讨论得正热烈的年轻人一下紧张得站了起来。大家这才知道,这位“陌生人”原来是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

陈敏尔微笑着招呼大家坐下来:我这次来主要是实地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情况。看到你们了解政策、熟悉情况,在忙老百姓的事,我就放心了。

看到省委书记这么亲切,大家也不怯生,都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各自的扶贫工作。年轻的扶贫站长叫唐彬,去年才从贵州财经大学毕业,负责镇里的扶贫搬迁安置。负责电商扶贫的小姑娘——黄缘,信心满满地说起了农村淘宝,镇里的手撕豆腐、豆腐圆子还有大岩村的根雕,卖得都不错,每个月有几十万销售额——陈敏尔对年轻基层干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年轻人有知识、有朝气,到基层工作很好。现在是和平年代,年轻人没有机会上战场,你们能参与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来,很光荣、很有意义。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交流仍在兴头上,大家都热情邀请书记到镇机关食堂用餐。陈敏尔和七八位基层同志围坐在一桌,不分彼此地吃着工作餐,拉着家常,你一言,我一句,食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陈敏尔非常关心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镇党委书记熊波报告说,现在后勤保障到位,基层干部也不“走读”,老百姓随时能找到干部,办事很方便。镇上的换届选举也非常顺利,13名镇党委委员有8名是全票当选,其他5名也是高票当选。陈敏尔听了很高兴,他说,乡镇干部最接地气,只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用“真心”换来群众的“舒心”,就做到了总书记所讲的不忘初心,老百姓就会真心欢迎和拥护。

用餐结束后,陈敏尔交代身边工作人员按标准付了伙食费。临走时,应大家要求,陈敏尔在食堂门口与大家合影留念。他勉励大家,要把好的作风、好的状态保持好下去,用心用情用力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

让搬迁贫困户一步住进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

离开龙里县醒狮镇,陈敏尔顾不上休息,直奔下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暗访点——贵定县金南街道安置点。此时,大雨倾盆,车的雨刮器开到了最大。

一个多小时后,陈敏尔一行抵达了贵定县城。在县城转了两圈,按照挂图作战的“图”和“表”,却始终找不到搬迁安置点。只好临时找来贵定县生态移民局工作的同志引导,一路弯弯拐拐,来到桃花路金南街道办事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安置点地处县城东门河边,背山而建,面水而居。两幢楼房基本完工,门前十多个工人正戴着斗笠忙着小区绿化。

陈敏尔打着伞、踩着泥泞在小区查看,向几位满身是泥的工人打招呼问候并了解情况。随后,他随机走进搬迁贫困户刘启华家中看望慰问。

刚搬的新家,屋内虽然还没完全整理好,但是家居生活用品等一应俱全。陈敏尔关切询问老刘:什么时候搬来的,老家远不远,分得几套房,住在这里习不习惯?

“我家是上个月刚搬进来的,分得一层楼三套房,总共160多平米。老屋有点远,离县城有30多公里”。老刘激动地说“没有花一分钱,扫了个地就搬进来了,真是想都不敢想”。

“家里有几口人,都在一起住吗,平时做些什么没有?”

“有11口人。我腿上有残疾,只能做点简单的活。老婆精神上有些问题,生活不能自理。我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在外打工,有些收入。老三一直生病,还有4个小孙孙,都要人照看。”

“像他家这种情况,住的解决了,但生活还是比较困难,还有没有其他帮扶办法?”陈敏尔向旁边的贵定县生态移民局负责同志问道。

“请书记放心,针对他家负担比较重的情况,我们对水电等基本生活费用进行了适当减免。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可以把他家这样的搬迁户组织起来就近适当就业,增加收入,解决好生计问题。这附近离学校也比较近,我们还正在联系小孩上学的事,让家长安心打工。”

出了老刘家的门,陈敏尔叮嘱陆续赶来的县里有关负责同志,解决搬迁户的生计,必须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尤其要注意因户因人施策,精准计算附近有多少岗位、安置点有多少劳动力,描绘出岗位供给和就业需求的路线图,精准安排到每一个人头上,让搬迁贫困户一步住进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

各级领导干部要多搞一些不打招呼的调查研究

为了赶上下一场公务活动,陈敏尔来不及歇脚,随即踏上了返程。远山青黛、落日余晖。陈敏尔对此次暗访调研仍然意犹未尽,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次暗访的主题是易地扶贫搬迁,也亲身感受和了解到基层工作的真实状况。一路看来,广大基层干部对情况是熟悉的,对政策是明白的,工作比较扎实,精气神也不错。

陈敏尔指出,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比如,现在扶贫工作推进很快,扶贫数据更新要跟得上,“扶贫云”的精准性、实用性亟待提高,搬迁地、安置点、贫困户都要实现数据化精准管理;一些安置点建设工地,施工现场比较零乱,项目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

陈敏尔特别指出,当前,要精准聚焦贫困户,统筹抓好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对分散安置来说,搬迁要自愿,动态监测要精准,跟踪服务要到户到人,不能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就集中安置而言,能集中的要尽可能集中,搞好配套公共服务。总之,要将“精准”二字进行到底,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陈敏尔强调,暗访是一种工作方法,是一次落实督查,目的是为了精准地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作风转变。下基层暗访,不是不信任基层干部,只是为了看得更真实一些。看到好的就肯定,不好的就指出来,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今后对省里的重点工作,要适时随机进行暗访。党员干部要习惯于这种调研,各级领导也要带头开展暗访,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和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事后,记者回访了几位当事基层干部。贵定县委副书记万其恒说,省里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高度重视,陈书记盯得很紧、想得很细、查得很实,对我们基层工作是极大的促进。龙里县醒狮镇党委书记熊波说,省委书记到乡镇暗访,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到位。醒狮镇扶贫站年轻干部黄缘说,陈书记平易近人、心系百姓。我将努力干好手中工作,把书记对贫困群众的关心传递到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周冬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