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李根珠

李根珠

姑苏晚报10月12日消息,10月10日上午,高新区枫桥街道东浜新苑热闹非凡,主角是一位老太太,街道党工委负责人给她送上一束康乃馨和一个大红包,祝她重阳节快乐。

这位老人名叫李根珠,身份证上登记的生日是1914年6月17日——到现在她已经足足102岁了,是目前枫桥最年长的老人。

东浜社区的居民们都很羡慕李根珠,不仅羡慕她健康长寿,更羡慕她有一个快乐和睦的家庭,一群自觉践行民族传统美德的孝子贤孙。

眼睛看不见还能做针线

李根珠的老家在枫桥广东村,2003年动迁后和儿子儿媳一起搬进了东浜新苑。

老人的儿子李菊泉现年71岁,儿媳姚美珍现年70岁,“邻居们经常开玩笑说,我家老娘是个‘德国进口的老机器’,老虽老,但运转很正常。”李菊泉介绍,广东村的老一辈村民几乎都以编竹器为生,他母亲以前是个劈竹篾的好手,一直干到80多岁,眼睛看不见了靠手感就能劈竹篾,“那时她每天一大早就去镇里的竹行买毛竹,然后扛着毛竹回村里,来回全靠步行,单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1990年代中期,李根珠不慎摔断了股骨,她从此结束竹匠生涯,在家颐养天年。

人们常常慨叹“岁月如梭”,但对李根珠而言,岁月在她身上好像“停滞”了,李菊泉说,这二三十年来母亲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如今她虽然已是102岁高龄,生活还能基本自理,眼睛看不见但脑子特别清楚,不管哪“一天,阳历几月几号、阴历几月初几、星期几,她基本都能说得出来,孙子、孙女们什么时候来看过她也都记得一清二楚。”

李根珠的孙媳妇告诉记者,奶奶的一大爱好是干针线活,每次我来看望她,她都让“我帮她穿好几根针,自己的衣服破了自己摸索着补。”

“德国进口老机器”偶尔也有失灵的时候,今年5月12日,老人突然一整天吃不下饭,随后几天卧床不起,儿孙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没想到半个月后,老人又完全恢复正常了,在李菊泉的印象中,这是母亲20多年来唯一一次“失灵”。

桌子上的水果从不断档

李根珠共有3个子女,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在外地定居,她和小儿子李菊泉一起生活。

李菊泉和老伴姚美珍的日常生活,几乎全围绕着老母亲转。每天一大早5点钟夫妻俩就要起床,姚美珍在家里准备早饭,李菊泉来到母亲床前,伺候老人洗脸刷牙,然后姚美珍把早饭端进来送到婆婆手里。

李根珠并不挑食,但儿子和儿媳在一日三餐上非常注意,尽量挑老人吃得动、易消化的食物,老娘喜欢吃蚕豆,蚕豆刚上市时“不管多贵我们都买,快落市时再买两大麻袋,剥好了放在冰箱里,一直吃到来年蚕豆上市。”

李根珠身边的桌子上堆满了水果,她一伸手就能摸到。李菊泉夫妇每天都会看看桌子上的水果还剩多少,一旦发现不多了就立即购买补充,而且不管什么季节,什么水果时兴他们就买什么,“杨梅、枇杷、西瓜、梨子、苹果、葡萄、橘子……一年四季有十多种,最近两年她喜欢番茄,大番茄吃腻了我们就换小番茄,小番茄吃腻了再换大番茄。”

李根珠以前经常坐在车库门口,一只手里拿着苹果,另一只手里握着刨刀,一片一片地吃苹果,东浜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幕是小区出了名的“孝心风景”。

搬进东浜新苑十多年来,李菊泉和姚美珍从没出过远门,“我的足迹没出过苏州,她估计连枫桥都没出过,”李菊泉说,小区里同龄的老人们时不时会出去旅游,他们有时也会眼馋,“但我们不能走,因为老娘需要人照顾。”

已做爷爷的孙子为她剪趾甲

李根珠已经有了玄孙,在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儿孙们就像“众星拱月”般地孝敬她。

老人的孙子李国庆,自己已经有了孙子,每个月他都要帮奶奶修剪指甲和趾甲,今年5月奶奶生病期间,他和自己的兄弟、父亲一起,日夜轮流陪在老人身边。

李菊泉认为,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的为人品格肯定“不来塞”,他经常对小辈们说的一句话是:“孝顺、孝顺,孝就是要顺着老人。”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不违背老人意愿,顺从老人,让老人心情愉悦成了全家都自觉遵守的规定。李根珠的玄孙是她的开心果,刚刚会学步的玄孙拿到好吃的会先送到103岁的太祖婆嘴里,每一次都会逗得老人开怀大笑——在这个家里“孝”已在传到了第五代。

东浜社区党委书记姜卫东告诉记者,东浜社区的居民以动迁农民为主,他们仍保持着善良淳朴的秉性,在社区里,人们都把老“人当成宝,不孝的子孙们非常罕见。”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