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被假堂姐QQ骗了2万元 她告腾讯索赔1万元

熊女士与骗子QQ聊天截屏。

被假堂姐QQ骗了2万元 她告腾讯索赔1万元

被骗的很多,她打官司了

骗子冒充“堂姐”,以“朋友出事在医院急需交押金”为由,通过Q Q向武汉的熊女士“借款”两万元。转账后熊女士发现,所谓“堂姐”实际是骗子用相同头像的Q Q号仿冒的。因认为被骗事件中腾讯方面也存在过错,熊女士将腾讯科技(深圳)公司及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至法庭。日前,该案在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转账后,真堂姐称QQ被盗号

熊女士住在武汉市江夏区,今年1月31日中午,她在吃饭时,手机Q Q收到了一条“堂姐”发来的即时消息。消息中“堂姐”称,自己的朋友出了事要借钱,想先把钱转到熊女士的账户上,再由熊女士转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在向朋友要钱时,以熊女士的名义会“好问她要回来”。

因为头像、姓名都与真实的堂姐一样,熊女士答应了。随后,“堂姐”要求熊女士发银行卡号,称要先把钱转给熊女士。熊女士发了银行账号后,“堂姐”又通过Q Q给熊女士发了一张“中国银行网上银行转账汇款”的截图,截图中有“跨行转账”、“转账金额20000元”等信息,截图中的“执行方式”显示为“立即执行(6小时内到账)”,“执行结果”则是“交易成功”。此外,“堂姐”还把其“朋友”的账号和在医院急用交押金的聊天记录以截图的形式发给了熊女士,让“先垫付一下”。

虽然没有收到钱,但看到“跨行转账”截图后,熊女士通过手机银行给“堂姐”的朋友转了2万元。然而转账过后,熊女士拿起手机看微信时,却发现堂姐发朋友圈称遭遇了QQ盗号。熊女士随即向QQ上的“堂姐”留言,收到的已是QQ自动回复。熊女士致电堂姐后发现被骗,再查看自己的手机QQ好友列表,发现有两个昵称显示为堂姐姓名的QQ号,两者头像是一样的。

上周四开庭审理此案

熊女士在该案中代理人向南都记者提供了相关截图。骗子冒充“堂姐”与熊女士聊天过程中,腾讯Q Q曾在聊天框里发出提醒消息,消息内容为“对方(指骗子)近期有被用户投诉记录,如谈及钱财请qq电话确认,防止被骗,发现被骗行为请立即举报”,该提醒为灰底白字,有部分字用不同颜色突出强调。

被骗当日,熊女士向公安机关报案后,联系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请求提供法律援助。2月1日,熊女士方将起诉腾讯方面的诉状交至武汉江夏区人民法院,2月19日,武汉江夏区人民法院立案。后因管辖异议,案件移交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理。

上周四(13日),该案在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被骗方:

未冻结骗子QQ号

腾讯方存在过错

起诉状显示,原告熊女士认为,被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被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作为腾讯QQ软件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和服务运营商,有权且应当对注册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但其未对QQ号码为216559xxxx(即骗子QQ号)的注册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并且犯罪嫌疑人自动归入原告QQ联系人家庭成员组,导致原告产生误认,表明被告在技术上有漏洞。尽管被告曾通过系统消息提示,但提示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不起眼,未能引起原告注意,未起到预警作用。

熊女士方认为,被告腾讯方在QQ即时通讯过程中提示“对方近期有被用户投诉记录”时,已经发现有诈骗,应当限制、冻结或者终止QQ号码216559xxxx的使用。虽然原告自身存有疏忽大意,但被告亦有明显过错,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请求判定被告赔偿损失1万元。

述辩PK

腾讯:

案件尚在审理

不便多作评议

上周四(13日),该案在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上,腾讯方提交的证据目录显示,腾讯方认为原告在注册QQ号前需同意《QQ号服务规则》,该规则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充分提示,原告在使用QQ软件前需同意《QQ软件服务协议》,该协议中也对风险进行了充分提示,此外骗子添加原告为好友,是经过原告验证同意的,账号分组系统也是经原告主动同意并操作,腾讯已尽到充分提醒义务、提醒字体颜色突出明显。

就熊女士起诉腾讯科技(深圳)公司、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网络侵权纠纷一案,南都记者曾联系腾讯,腾讯方面表示,对于尚在审理中的案件,暂不便多作评议,尊重司法公正,并将一如既往地加强用户权益保护和安全教育。

话题

骗子账号“被投诉”

是否应采取限制措施?

熊女士在该案件的代理人、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军表示,腾讯在Q Q即时通讯过程中提示“对方(即骗子账号)近期有被用户投诉记录”,既然已经发现有诈骗,应当限制、冻结或者终止犯罪嫌疑人Q Q号码的使用,但未采取任何措施,而放任诈骗行为的继续,虽然熊女士自身存有疏忽大意,但腾讯亦有明显过错。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毛鹏则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不能单凭Q Q聊天记录中的“对方近期有被投诉记录”提醒,就认定腾讯主观上已经明知该账户存在问题,腾讯作为聊天软件提供方,实际上无权主动对聊天用户的交易内容以及账户是否安全进行审查,所以腾讯公司即便接到用户投诉,可能只能在聊天中予以提醒和提示,因此,仅此认定腾讯存在失职行为,可能相对牵强。

毛鹏认为,腾讯公司作为独立聊天工具运营商,如果对用户信息审查过于严格和深入,让用户不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交易而必须依据腾讯认可的逻辑规则和标准交易,最终可能损害的还是全体用户的利益。当然,腾讯后续可以对有投诉记录的账户信息披露更详尽和充分,进一步提高交易者的警惕性,最大限度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责任编辑:黄小群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