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追访

“无现金生活”不等于“无”现金

事实上,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流行和推广,让我们越来越很少使用现金,远离现金。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表示,从国际上来说,无现金社会这个词语出现了25年多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真正公认的无现金社会的国家。无可否认的是,中国无现金社会正在加速发展,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货币“支付方式的革命”。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连边远小县城、小商贩都基于便捷性而加入到无现金支付的潮流当中了。不仅仅是年轻人,甚至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接受和习惯“扫一扫”这种“掏手机”消费方式。

“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完全没有现金,而是指一种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全社会现金使用率极低,人们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盘和林表示。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也认为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消灭现金,而是将无现金作为主流支付方式的社会。“无现金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众消费习惯,其内涵也非常丰富,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各类支付工具的应用。在孟添看来,无现金社会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

现象

中国跨越信用卡直接跳至移动支付

全球各国的无现金社会都在加速发展。在互联网诞生的20多年里,全球印钞厂的印钞数量已经在快速下降。数据显示,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现金交易数额为11.6万亿美元,增幅仅有1.75%;而同期的非传统支付方式交易数额增加近14%,其中包括在线、移动支付,以及所有现代无纸币交易方式。

“中国实现无现金社会的路径一定会与欧美发达国家不一样。”孟添指出,国外几乎人手几张信用卡,他们的无现金社会更多依靠POS机刷银行卡,而中国消费者显然更倚重于手机支付。中国由于互联网普及率高、网民众多,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每一天,这是我们的土壤与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猛壮大,银行等也加紧互联化的步伐,同时我们本身金融体系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因此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具有更广大的市场空间与普惠需求。

“手机作为支付媒介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便利性,也催生了广泛的市场空间和需求。中国在相关产品的创新方面是走在其他国家之前的,因此移动支付在中国消费者中的推广和接受度相对较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洁也有同样的观点。

来自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下降到0.29张,而2014年年底时,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曾达到0.34张的峰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去年年底曾发布《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调查结果表明,有47.5%的客户都是因为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而选择了移动支付。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