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志锦

发改委主任: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3月18-20日在京举行。

3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的失衡:

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供给体系产能虽然十分强大,但是大多数还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

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有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曾经一度带动了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过快的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何立峰: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阳春三月,万物生辉”,在这美好的季节大家相聚北京,共同展望中国转型发展的美好愿景,交流探讨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这次高层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中国发展改革的国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张高丽副总理发表了主旨演讲,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做了深刻的阐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我和在座的各位朋友一样都深感受到很多的启发,收获很大,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心,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以中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转型发展具有世界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刚才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具体内涵,张高丽副总理在演讲中做了详细的阐述,这突出表现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能的转换。

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我国经济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主导,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我们体会到,改革从无坦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大转变,这涉及到利益格局的大调整,相当于一场攻坚战,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念,知难而进,用习主席的话说就是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滚石上山不能松劲;要爬坡过坎的精神,爬坡过坎不能避难,不能回避困难,保持定力,闯关夺碍,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2016年我们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这是我们去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并且见到实效。

一是坚定不移去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引导过剩产能的退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布局的优化。全年一共化解粗放产能超过6500万吨,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了年度预测的目标任务。

二是分类施策去库存。我们大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通过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294万户,去年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比上年年末减少了将近5000万平方米,达到4991万平方米。

三是积极稳妥的去杠杆。采取兼并重组、市场化的债转股、发展股权融资等综合性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去年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跟上一年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四是多措并举降成本。出台了减税降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用电价格等一系列举措,初步统计全年降低企业成本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五是加大力度补短板,坚持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在脱贫攻坚、灾后水利设施的恢复加固、社会事业创新能力、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特别对一些薄弱环节、薄弱点,加大了政府的投资力度,并且汇聚了社会投资的力量,一起补这些短板。

所以,总的来看,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些成效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持续改善。去年我国的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了64.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了51.6%,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工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了4.5、4.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开始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了8.5%。钢铁、煤炭企业的效益在明显好转,市场预期明显改善,随着相关行业运行状况的转好,各类市场主体信心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从去年9月份开始出现了止跌回升的态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017年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随着去产能等重点任务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可能日渐凸显,面对可能增多的各项挑战,我们既不能畏难厌战,又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和指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我们要坚持理念先行激发动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我们将进一步崇尚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全面创新、形成高质量、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供给体系。我们要注重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深度融合,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结构,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要进一步倡导绿色,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清洁发展、绿色改造,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我们还要继续厚植开放,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刚才张副总理在演讲当中已经特别强调了“一带一路”,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推动我国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共享,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可持续、更加健康。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发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的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供给体系产能虽然十分强大,但是大多数还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有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曾经一度带动了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过快的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

为了化解上述三大失衡,我们必须瞄准主要矛盾,向结构优化找出路,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侧体系、质量、效率,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一是要坚持各方协同,增强合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一方面,我们要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壁垒阻隔和地方保护,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做到政府行为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二是要坚持目标引领,保持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刚才张高丽副总理在演讲中对稳中求进做了重点的阐述,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久久为功地打好持久战,既要着眼长远,搞好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又要立足当前注重实效、步步为营,善于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化解当前的一些突出矛盾,解决一些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要勇往直前打好攻坚战。对于前进道路上出现的短期阵痛要勇于承受,不能因为有阵痛就止步不前,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了四项重点工作,也就是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今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今年我们将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着力创新制度供给、优化要素配置。

制度创新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供需平衡的关键所在,要持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以清单管理来推动简政放权,要全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的监管。加快推进国企国资、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社保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消除集中隐形壁垒,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要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发挥价格机制对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引导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要素更多向生产力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第二、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加快产业政策创新转型,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遏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上升势头,降低资产负债率,要加大减税降费特别是涉企收费清理的力度,降低要素成本和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使实体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优势,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完善创新支持政策体系,着力增强创新资源的供给,深入推进双创,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大力推进现代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动能持续转换,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完善农业补贴、投资、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支持农业技术创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第三、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

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要保持消费平稳增长,持续推进我们的扩大消费行动,要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扎实推动三大战略,打造国家级新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等新的功能平台,不断培育新的增长轴、增长带。

第四、着力防控潜在风险,坚决守住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摸清风险的隐患,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创新风险处置方式,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妥善处置不良资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的风险。要坚持因城因地实策去库存,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加快健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要强化预期管理,加大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的力度,加强同市场主体的沟通,增强政策透明度,向社会释放积极的信号,引导各方面对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预期,增强市场的信心。

第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

要使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水平,统筹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相对统一,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将携手世界各国,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已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深化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中心希望也非常愿意和世界各国朋友一道精诚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牧晨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