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养殖刀鱼,能否替市场解围?

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探索了刀鱼人工养殖十几年,但养殖刀鱼目前还未能游向市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主任徐钢春解释,刀鱼的商品鱼规格通常是二两以上,但现在企业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刀鱼商品率不到20%,企业的养殖成本几乎与长江里捕捞的刀鱼价格不相上下。

“通过几代的驯养,刀鱼的应激反应水平会明显降低,家化程度会提高,这些都会大大提高刀鱼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和商品率,降低养殖成本。”徐钢春相信,再进行两代的优良品种培育,养殖两周年,商品率可以稳定在70%以上。

江苏中洋集团把刀鱼作为其开发的主导产品之一。在中洋副总裁朱永祥看来,将来刀鱼上市后售价也就在100—200元左右,这取决于人工刀鱼投入市场的数量。“通过专业的水质监测调控、精心的养殖管理和合理的营养搭配,养殖刀鱼生长速度快于野生刀鱼,一旦投入到市场,有望平抑居高不下的刀鱼价格。”

据了解,中洋养出的刀鱼保留了野生刀鱼的口感。不过,在江鲜店顾老板看来,人工养殖刀鱼的上市不会对野生市场有太大影响,野生长江刀鱼的价格会依然坚挺。

刀鱼之困,背后乃长江之殇

时令性的刀鱼之困,只是长江鱼类资源枯竭的一个缩影。长江中最为常见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现在每年的捕捞量也就几万吨。

“现在捕捞量不再有明显下降,因为鱼已经快没了。”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为长江鱼儿们“代言”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赵进东院士解释,几十年来长江鱼获量就像一条下坡曲线,现在已经处于最底部,所以趋于平缓。

“地球造就一个物种至少要200万年,而人类破坏一个物种也许只要几十年甚至几年。”中科院水生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宣院士等14位院士联合起草的一份倡议书上有这样一句话。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河,被誉为中国的天然鱼仓。然而由于多年毁灭性捕捞和沿江大量电站的修建,多种长江鱼类难觅踪迹,长江生态链条断裂,生态系统面临崩溃。

据《科技日报》报道,呼吁多年的长江全面禁渔已经到征求意见阶段,计划从2020年起,在长江流域干流和重要通江湖泊全面禁渔,为期十年。

这对拯救长江生态意味着什么?“基本可以形成稳定的种群。”曹文宣说,想恢复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江显然不可能。

“我们能为长江做的实在很有限,但我们开始做了。”在农业部长江办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赵依民看来,金沙江上游的水电站还在建,长江沿线城市人口膨胀、工业园建设增加的排污,‘黄金水道’里船只有增无减……对于鱼类来说,这些因素都比捕捞更具毁灭性。但这些问题也都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能解决的。守着濒危的长江,赵依民只有摊手的份。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性价比更高了!华为Mate X3官翻版降至7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