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4月17日下午,景海鹏向复旦师生作报告。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图

4月17日下午,景海鹏向复旦师生作报告。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图

“爽不爽?”

“哇!很漂亮!”

“我问你爽不爽?”

“爽!”

4月17日下午,神州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走进复旦大学,为该校师生作报告时,首次现场还原了这段曾广泛流传的舱内“私房话”。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后,整流罩刚打开,景海鹏和陈冬在航天舱内进行了上述对话。

“非常自然的对话,没有经过编排。”景海鹏在当天的演讲中回忆,当时他怕陈冬紧张,就让他透过舷窗看看美丽的地球,没想到对话后来会在网络走红。

对陈冬来说,景海鹏是不折不扣的“老前辈”。他是中国迄今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参加了神舟七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一号的载人航天任务。事后,当上述对话流传开来时,也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了景海鹏的自信和成熟。

4月17日下午,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里,景海鹏向复旦师生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颇为巧合的是,演讲当日距离神舟十一号升天恰好过去半年。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了一辈子。”在演讲的开始,景海鹏回忆了自己清贫的童年和中学时光,他说,自己小时候没想过当飞行员,而是有一个篮球梦,直到高中的某天,回教室途中,他不经意看到报刊栏的一则报道,才点燃了“航天梦”。

报道中的一幅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飞机边上站着飞行员,戴着钢头盔,腰上挂着枪,格外神气。让景海鹏记忆深刻的是,这个成功处置紧急状况,安全降落的英雄飞行员,叫张海鹏,和他的名字非常接近。

随后,景海鹏报考了飞行员,并一步步成为航天员,三度上天飞行。其中的艰辛和抉择,景海鹏也在演讲中一一道来。

“第一次飞天任务后,很多媒体问,你还要上天吗?”景海鹏回忆,他当时都没有回答,但实际上,回来不久他就开始了新的备战,还在训练中主动加码。

神舟九号要求航天员在太空完成手控交互对接,景海鹏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训练不管再累,每晚都要在桌面模拟器上训练至少一个小时,每个周末要用半天在桌面模拟器训练。

作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者,陈冬也经历了艰辛而繁复的训练。他回忆,自己有一年半时间没有走出航天城,每两周有一次考试,上课丝毫不得马虎,他抹着风油精,和战友相互提醒。

2010年时,每次他从教室下楼透透气,总能看到楼上一盏灯亮着——那正是师兄景海鹏在备战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当时对我的启发非常大,给了我力量,是我的榜样。”陈冬说。

景海鹏说,他将神舟七号首次上天,视作完成梦想,而神舟九号再度上天,则是超越梦想。到了神舟十一号,则是升华理想。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演讲的最后,景海鹏告诉复旦学子,要懂得感恩,也要不浮躁,踏踏实实完成一个个目标,最后则是绝不松懈,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前行。

当天,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正报告厅座无虚席,景海鹏和陈冬的演讲十数次被掌声打断。

责任编辑:肖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