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太平间深夜考胆量怎么回事?揭秘救护队是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

烈焰吐着火舌,烟雾笼罩,现场能见度不足两米,温度高达60摄氏度,几名身穿橘黄色工作服面部佩戴着呼吸器的救护队员背负着30多公斤的设备,在低矮的巷道来回穿梭,营救伤者。眼前的这一幕,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的日常训练。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成立于1953年,是山东煤炭系统组建的第一支矿山救护队,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九支救护队之一。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救护大队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省救援队,因为出色完成唐山大地震的救援任务,被称为“救护铁军”。当有矿山发生危险时,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成为矿山守护神。

“救护工作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工作,尤其是在进行矿井下救援时,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未知的危险。”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大队长李刚业告诉记者。

太平间深夜考胆量怎么回事?揭秘救护队是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

当有矿山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冒顶、透水等重大事故时,幸免于难的矿工争先恐后的往外跑,救护大队队员却要冒着二次爆炸或塌方、透水、毒气等危险往井内冲,因此身体素质是每一个救护队员必须过的第一关。图为救护大队队员正在进行巷道模拟训练,救护队员背负30多公斤的设备,在浓烟滚滚温度高达60多度的密闭空间内进行体力锻炼。

每天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是救护队员们日常的“必修课”。每天进行3000米、4000米长跑,中间穿插爬绳、引体向上、拉检力器、负重蹲起、举重等科目训练。

体能对于救护队员来说至关重要。“要想战时少流血,必须平时多流汗。”在日常的训练中,李刚业总是严格地要求每一位救护队员,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救护队员和他们的家人负责。

除了进行日常的体能训练,救护大队还定期进行实战演练。密闭的巷道里点起熊熊烈火,浓烟滚滚,能见度不足2米,温度甚至高达60多度,救护队员背负着30多公斤的救援设备,戴着呼吸器模拟井下救援,搬运受伤人员、急行军、锯圆木、爬曲巷、检查有毒气体等,或在巷道里模拟搭建密闭墙、架木棚、对伤员进行救护等实践操作。

太平间深夜考胆量怎么回事?揭秘救护队是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

救护工作比较特殊,尤其是在矿井下进行救援时,要经常面对遇难者的尸体,这对救护队员来说,强大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李刚业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救护队员的心理素质,对于新加入的救护队员,都要进行一次心理训练。“在队员毫无准备的情况带着他们到医院太平间,只给配备矿灯,让队员一个人到太平间里检查尸体,出来后回答问题,答对了才能过关。”

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救护工作的需要,救护大队每天坚持理论知识学习,每天还拿出固定的时间进行仪器实务操作训练。

目前,淄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担负着淄矿集团及济南市、淄博市所有煤矿以及济南市、淄博市、滨州市、莱芜市的非煤矿山、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的抢险救灾及技术服务工作,责任大、任务重。

救护大队成立于1953年4月,是山东煤矿系统组建的第一支矿山救护队,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九支救护队之一。建队64年来,共处理各类事故2398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2297人,其中有1138人经抢救脱险,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亿多元。

由于在历次救援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救护大队先后获得“勇猛顽强的矿山救护大队”、“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等荣誉称号,还被誉为救护“铁军”。1976年唐山大地震,淄矿救护大队是全国煤矿系统第一支到达地震灾区的外省救护队伍。在余震不断、救援难度大的情况下,连续奋战43天,从废墟中成功抢救遇险遇难人员345人,其中救活45人,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的生命。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当年被救护队成功营救的唐山市民专程赶来致谢。

李刚业参加救护工作20多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救护队员有一天能“集体失业”,因为他不希望不会再有矿难发生。在历次的事故救援中,矿工家属撕心裂肺痛哭,他听得太多。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上空铺满了绝美晚霞,你看到了吗?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