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背景

民办小学招生早 公办校成“保底选项”

上海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数据显示,共有31880名适龄儿童填报民办小学,而在当年,民办小学共录取9780人,招录比约为3.3:1。

相对应的是,优质民办小学的录取,则更为激烈。阳浦小学发布的招生简章显示,该校学费为每学期11000元,而同期公办小学,学杂费全免。相对高昂的收费标准,并没有影响该校的招生。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报名阳浦小学的学生人数为1183人,而该校实际录取210人,招录比为5.6:1。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关于2017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2017年,上海市民办学校招生实施按志愿分批次录取办法,5月8日至9日进行第一志愿录取,全部招生工作“于5月16日完成,学校将录取名单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与此同时,公办学校的招生时间却相对较晚。上述实施意见中同时规定,5月27日至28日为上海市公办小学报名验证日。也就是说,当民办小学录取工作完成11天后,公办小学才开始报名入学。

上海市多名教育界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正是这一时间差,导致公办学校成为不少家长的保底选项。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往往会优先冲击优质民办小学,在失利后,再转投学区内公办小学。而这样的现状,也使得民办小学,特别是“民办名校”竞争空前激烈,乃至出现“考家长”的状况。

专家说法

公办校投入不足 民办校承担部分“托底”功能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与公办学校只招收上海本市户籍,学区内适龄儿童,或者具备一定条件的随迁人员子女相比,民办学校招生范围要广泛得多,其要求也更低。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表示,在理想情况下,公办学校有“托底”的责任,即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民办学校则负责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模式。不过,目前在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公办学校往往供不应求,并且将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入学条件的外地户籍适龄儿童拒之门外。因此,在一线城市,民办学校无形中也在承担部分“托底”职能。

“民办小学‘挑家长’,本质上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吴华认为,作为市场的产物,法律并未禁止民办小学对入学者进行甄选,因此从法理上说,上海两所涉事学校,有权实施“家长问卷”。

不过吴华同时强调,在目前公办学校投入不足,民办学校事实上在承担部分“托底”功能的现状下,对学生家长及入学者进行甄选,违背了义务教育法中“公平”和“平等”的原则,因此其虽然不违法,但并不合理。也正因为此,两校均受到上海市教委的严厉处分。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可向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教育服务及学位,让优质民办学校成为法理上的“托底者”后,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监管。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