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最初那个代表金融创新的“校园贷”,现如今乱象百出,校园欺诈、高利贷、裸贷、暴力催收成为其代名词。日前,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人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逐步消化存量业务,同时鼓励银行等合格放贷主体进入“校园贷”,并明确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助贷等服务。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往往就是因为资金来源的不合规、不合法,导致资金成本高、风控能力差,所以才出现高利贷、高坏账,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校园贷”迎来新一轮整肃。

作为消费金融类产品,“校园贷”有其存在的空间。只是资本的逐利性致使了它的野蛮生长。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被叫停,时隔八年银行重返校园市场。“校园贷”未来格局将会怎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从去年监管层部署整治工作以后,互联网金融从业主体开始发生变化,银行和国资背景的平台逐步占领互金领域。银行在风控和合规经营等方面,比互金平台有优势,懂得金融的规律,能领会监管层的意图。所以,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更能得到监管层的认可。”

整肃市场打开大门,设定“合格放贷主体”

“早前银行被叫停开展校园信用卡业务,大学生金融市场面临空白,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以后,互金公司注意到了市场空白,纷纷进入市场,但这几年校园金融市场是不规范的。”在易观智库分析群组副总马韬看来,鼓励银行进入“校园贷”市场其实也是为了正常、合规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金融借贷需求。

《通知》从资金的来源问题上对“校园贷”的合规性进行了界定,放贷资金必须来自“合格放贷主体”。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来看,在网贷机构备案整改还未结束之前,这一主体指的就是由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各大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

其实银监会对“校园贷”问题早有关注。早在今年4月21日,银监会召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对“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进行了反思。他在会上表示,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校园贷”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整个行业信息不够透明,学生多头借贷情况时有发生,以致到头来超出还款能力,不得不寻求其他办法。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通知》或将充分保障学生借贷人群的权益,极端违法违规的行为有望遏制。此外,由于所规定的“合格放贷主体”的信息已经较为完善地集中在央行征信系统中,因而对校园信贷行业来说,多头借贷的问题有望根除。

P2P互金平台助贷,为银行提供用户导流

一声令下,P2P平台势必要暂停其贷款业务,但是可以转向为银行提供服务,成为助贷机构。这些机构有一定“校园贷”用户基础,可以为银行提供用户导流,还可以进行用户筛查、评价等辅助工作。也就是说,只要资金来源严格符合规定,且不违反银行“助贷机构”相关规定,这些平台就能合理开展业务。

此前,在银监会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就认同了互相合作的这种模式,“互联网企业有消费场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传统金融机构有风控能力、资金实力,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普惠金融群体。”

马韬认为,银行从自身意愿来说,其实并不愿意花特别大的力气做这个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业务。未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有足够的技术把成本降下来,银行的优势在于合规、品牌和信誉方面,互联网机构或者网贷平台值钱会有一些数据积累和沉淀,包括它对学生的风险和控制模型不断的调整,从未来的趋势上来看,银行想要降低成本,如果自身没有流量和场景优势的话,可以选择考虑和“校园贷”平台合作。

这种模式早已初见端倪。此前,中国工商银行与分期乐商城联合开发了一款“工银分期乐联名卡”信用卡,并于6月初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的线下发卡启动试点;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今年年初和建设银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蚂蚁金服将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双方将推进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不久前,京东金融也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合作。

杨东认为,这些企业或多或少有金融牌照,如网络银行、民营银行的牌照,它们也有场景,如购物、社交、聊天等,能够对大学生个人画像,了解其消费能力和信用度,风控能力比较强。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他们的格局应该是跨界融合、跨界合作的局面,双方利用不同的优势共同拓展学生市场、发挥各自所长。

“校园贷”未来,征信完善是治理根本

一直以来伴随“校园贷”的争议很多,除了上述催贷环节问题,“校园贷”的商业模式也有待创新。

“学生贷款的钱用于何处,是问题的焦点。用于学生高消费的贷款应该受到限制,‘校园贷’的商业模式应该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贷款用于与学习和提高技能有关的消费。”欧阳日辉说。

对于今后校园信贷行业如何“正本清源”,杨东建议,校园贷款机构应当时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同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揭示;其次,建立良性催收机制;最后,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差异化服务。

“国外的‘校园贷’业务做得比较好的,如桑坦德银行,为校园贷款设立合理的额度限制,而且会根据学生的年级、地域、家庭情况等不同,提供分层次、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杨东说。

此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借贷消费需求也逐渐成为刚需。杨东认为,在校园信贷领域,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信用体系、个人大数据征信完善或将成为治理“校园贷”更为有效的途径。本报记者 史 诗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