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车让人”还得过四道关 专家:人行横道不是特权通道
昨天,在崇文门路口,按信号灯指示通行的车辆和行人在人行横道上“角力”。 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孙宏阳
上周,北京日报社与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交管局、市交通委共同发起“认领爱心斑马线”活动。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街头探访,为经过路口的行人与车辆“画像”,寻找造成人车不和谐的“病根儿”。斑马线前停车让行,一个顺理成章的小举动为何难以形成风气?除了驾驶员文明礼让观念的淡薄,还有客观存在的障碍需要冲破。
路口车让人还有这四关——
第一关:前车让行后车狂鸣笛
嘀!嘀嘀——昨日8点半,西单北大街与灵境胡同交叉路口,一辆由西向南右拐的白色越野车狂按喇叭,催促前方一辆停住不动的银色轿车。轿车司机挺委屈,他是在等正通过斑马线的十几名行人。几秒钟后,除了白色越野车,后面排队的车辆也此起彼伏地按起了喇叭。
停车让行却被后车鸣笛催促,许多车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市民齐先生说:“每次我都会让行人先过,但后车一个劲儿按喇叭,好像我做了错事,交警真该好好治治乱按喇叭的司机。”还有市民表示,遇到后车鸣笛催促,往往会因为心烦想赶紧通过路口,结果没有坚持停车让行。看来,停车让行首先要闯心理关。记者观察发现,催促前车并抢路通行的现象在赶时间的早高峰最突出。
第二关:行人越线等灯
上午10点半,朝阳东大桥路口西侧,西向东方向最内侧左转车道正在放行,该方向其他车道均处于红灯状态。此时出现了尴尬的一幕——南北双方向要过马路的行人纷纷走到斑马线中间,呈“夹击”之势,只给左转车辆留出一个车身宽度的通行空间,眼看“大部队”经过了路口,两侧行人蠢蠢欲动往前凑,排在最后面的一辆面包车只好按着喇叭夺路而去,险些被行人逼停。整个过程中,行人过街信号灯都是红灯。
与此同时,右转车辆也要经受重重考验。记者观察发现,等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并不安于在便道上和停止线后等待,而是都凑到车道前,瞄准时机最快通行,这样就形成了一道“人墙”。一辆车在此路口由西向南右转,首先要遭遇南向北等待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第一道“人墙”,慢慢蹭着冲破障碍后,还要被西向东等灯的“人墙”二次截挡。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想让行人,但行人如果都越线等红灯,我们就只能见缝插针,能过赶紧过了。”一位司机吐槽说。
第三关:无斑马线行人硬穿行
在没有斑马线的路口,行人硬要穿行也经常造成人车抢路的混乱局面。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朝阳门桥环岛东侧路口,南北方向没有施划斑马线,过街需走地下通道,但频频有人找空档横穿马路。一名背着双肩包的男子观望了一会儿决定穿行,在他的带领下,几名徘徊的行人也壮了胆,一块儿走上前去。结果就是,数辆机动车赶紧踩刹车,为了绕过行人,机动车也不再“走直线”,人车混行再次上演。
记者连日观察发现,在本市许多没有施划斑马线的路口,都有大批行人放弃更安全的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和机动车抢路口通行权。
第四关:无灯路口行人不断
“有的路口人流量非常大,但没有右转灯或行人信号灯,机动车要是一直让行,恐怕一天都过不去。”采访中,市民侯女士道出了许多司机的心声。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国贸桥西南角,此时正是建外SOHO白领们集中外出用餐的时间,在桥区辅路匝道与景恒路交叉口,人流车流都很大。由于没有任何信号灯,斑马线上的行人始终与右转机动车交织在一起。记者观察了20分钟,斑马线上的行人一直没断。行人队伍壮大时,右转车基本都能减速避让,但一旦行人稀松了,机动车就会看准机会驶过。
专家观点
人行横道不是“特权”通道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郭敏认为,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车让人”“人让车”的理念,但在实质安全的处理上,仍然首先应通过交通工程措施的处理,在时空上消除冲突。一般而言,无论是行人流量还是车辆流量较大的人行横道,都应选择信号灯来控制,避免人车混行。
郭敏指出,斑马线上的优先通行权是给正常行走的人,而非无视安全的人,人行横道不是某一类道路使用者独享特权的通道,路权的分配需要兼顾社会公平。记者采访的多位司机均表示,礼让斑马线,不应只是车让人,而应是交通参与者的“互让”。
在实际执法中,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处罚比机动车还难,他们的违法成本相比机动车也低很多。因此,有一线民警建议,可以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骑行者登记身份信息,一方面形成震慑,一方面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与个人征信挂钩。
责任编辑:肖舒
- 19名外国留学生街头宣传车让人 倡导文明出行2017-06-06
- 厦门日均46起“车不让人”被拍 司机撞人或全责2016-07-20
-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
女子网购货不对板 商家爽快退款还多退1万?2017-11-1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