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原标题:小镇彩礼之变:一度要价50万 如今“指导价”两万  

好不容易熬到儿媳过门,老梁却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事,出在河南省柘城县。县里有个张桥镇,张桥镇有个张桥村,村东头有个气派院,院主人就是2015年过世的老梁。

白楼、红门、金色瓦片,乍一看透着“实力和脸面儿”。可走进门,却吃惊地发现,墙没有刷白,窗没有玻璃,就连通往二层的扶手都没有安装。再一问,门是赊的,窗是赊的,楼板也是赊的。

为给儿子娶媳妇,老梁借钱盖楼房、送彩礼,欠了一屁股这辈子还不完的债,直到搭上命。

“喜事一办,毁于一旦。”乡亲们说起来,也只能摇头叹息。老梁的悲剧虽极端,“天价彩礼”之痛却十分普遍。在柘城县周边,娶亲礼从六万六、八万八,一路飙涨,后来干脆按斤称人民币——“三斤三两”,约合14万元。没多久,“万紫千红一片绿”又风靡乡里: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张50元,约合18万元。这还不算完,再加上一辆汽车和一栋楼,美其名曰“一动不动”,还要几十辆车组成的迎亲队。估算下来,一对新人从相亲到过门,开销得要50多万元。

一个农民靠种地、打工,不吃不喝,每年攒5万元,凑上这钱要整整10年。

移风易俗,刻不容缓。去年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专门会议,提出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良好乡风。柘城县立行立改,降彩礼、易风俗,文明节俭办红白事,助力脱贫攻坚。

一场触及农民心灵秩序的“彩礼之变”,在张桥镇渐渐生发。

重礼压折了脊梁

“来俩去一个!老梁走之前,不断重复这句话。那意思,来了儿媳妇、小孙子,他该走了。”老田说起丈夫,至今无法释怀。

3年前,老梁的儿子——小梁在外打工,认识了鹿邑县的小赵姑娘。恋爱不久,小赵有孕在身。2015年春节,小梁回到老家,央告父母前去定亲。

定亲,在豫东叫“押帖”,主要商量拿多少彩礼。第一趟去,老梁、老田欢天喜地到鹿邑,找了家上好饭店,请小赵父母吃饭。酒过三巡,老梁大方地掏出2000元,当作见面礼。小赵的娘斜眼看了看,正色说道:“新房不盖好,闺女不能嫁。彩礼不能少了‘六万六’……”

老梁一听,犯了愁。盖新房,梁家连借钱带赊料,已经欠下7万多元,从哪再挤“六万六”?

老田身患哮喘,咳嗽一阵,勉强挺直腰杆:“不怕,新房已经盖了一棚,第二棚很快盖完。”

“押帖”之行,不欢而散。

第二趟,老田叫老梁,老梁不愿去。她鼓起勇气,喊了三个亲戚,提着礼物,去跟对方“拉锯”。一见面,小赵的娘让座端茶,倒也热情,可嘴里只念叨困难:“一年前,她哥结婚,用完家里的钱。她弟比她小一岁,也要定亲。人家要六七万元的彩礼,俺咋办?”老田费了半天口舌,也没把彩礼降下来。

第三趟、第四趟、第五趟,五谈五败,老梁来了气:“这门亲成不了,不办了!”

老田又是责怪女方,又是心疼儿子,一天到晚对着丈夫抹泪:“村里小子多,闺女少,错过这个闺女,儿子打光棍咋办?”

眼看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小赵也着了急,请舅舅出面向父母说情。小赵爹娘商量,把彩礼降到5万元,不过有言在先,要100箱礼品送亲戚朋友,一箱也不能少。梁家拗不过,只得答应,把婚礼定在2015年的“五一”。

快到“五一”,梁家的房子没有完工,左挪右借,没凑够彩礼。赵家放出话:“最多宽限一个月,盖不好房,拿不出钱,别想结婚。”老梁咬着牙,一边加快盖房进度,一边贷款付彩礼,还从商店赊了100箱礼品,装上小货车。

6月2日,终于要办喜事了。梁家张灯结彩,准备娶亲。凌晨时分,突然接到赵家的电话:“孩子生了!”

“丢人现眼!”老梁闻听消息,气得跺脚,只得取消婚礼,匆匆把娘俩接回。

过了俩月,小赵的哥哥添了胖小子,叫她回娘家办喜事。张桥村离鹿邑县有十多公里。小赵嫌路远,半开玩笑对公公说:“进门前,您还答应给俺买辆汽车哩。”老梁一听,没理儿媳,头也不回就走出了家门。当日凌晨,他用一根麻绳,无声无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的时候,不到50岁。

“他爷爷走后,日子过得艰难。儿子、儿媳妇到外地打工还账,到现在没还完。”老田说,谁家不娶媳妇、不嫁闺女?那么多年立起来的老规矩,谁能挑头捅破?

彩礼咋就长了翅膀

田艳,张桥镇岭子朱村人,说媒十多年。对“押帖”的规矩,十里八乡没比她熟的。

“七八年前,‘押帖’只要七八千,最多‘万里挑一’,也就是一万零一。3年前,彩礼像长了翅膀,变着花样儿飞涨。”田艳嘴快,细数历史,头头是道:2014年两万一千八(两家一起发),2015年六万八(既顺又发),2016年十万零一(十万里挑一)、十五万八(要我发)。礼金之外,还要买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新盖二层楼,不少还得在县城或市里买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

彩礼为啥一路走高?主因是男多女少。“在农村,整条街看不到几个女孩,村村如此。”张桥村一位农民担忧地说。到村委会,翻开张桥村的统计簿:全村适龄未婚青年80人,男青年有60名。女青年外出打工,不少嫁到了外地,加剧了男女失衡。

“前些年,都想要男孩,不稀罕闺女,现在问题来了。一到过年、麦收——相亲说媒的旺季,谁家有个闺女,门口能排几个小伙,一个挨一个‘面试’,跟‘选美’似的。”田艳说,去年春节假期的一天,她曾带着4个小伙去同一家相亲。

闺女金贵,彩礼不断加码。于是,男方外出打工挣的钱,全拿回村盖楼。楼盖好,娶了媳妇,再一起外出打工,把空房子扔在农村。偌大的二层楼,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一楼住人,二楼养鸟。”

对近城区的农村小伙、经济好的家庭,女方要得较少;越偏、越穷的地方,规矩越多,女方要得越狠。在偏远乡镇,父母怕女儿嫁过去吃苦受穷,对男方“爹娘老的不考虑,弟兄俩的不考虑”;除了彩礼,外带上轿礼、下轿礼、要“好”礼、改口费,以及牛羊肉、肘子、烟酒、果品。村里人调侃:“嫁个闺女,够开一个小超市了。”

田艳说过一个媒:女孩的父亲因伤残不能劳动,家贫如洗;哥哥过了婚龄,仍没对象。提亲时,女孩的母亲央求田艳,向对方要10万元彩礼,好给自己的儿子盖房娶亲。男孩父母口头上答应,但走后再没有下文。无奈,女孩与男友洒泪分手。

在农村,面子看得比啥都重。相互攀比,推高彩礼。有一年春节,田艳保了两个媒。赶巧,俩小伙儿同村,俩闺女同村。第一家先“押帖”六万六,第二家后“押帖”八万八。头一家忽然觉得没面子:“一块长大的闺女,凭啥俺比她便宜?”要求追加彩礼。男方不同意,女方“任性”退亲。

“不光女方要面子,男方也死撑面子。”柘城县红娘协会副会长杨鹏谈起一桩婚事:姑娘比小伙大6岁,着急结婚,明确表示不要彩礼。男孩父母坚决不同意,非要送六万六。是男方“不差钱儿”?并不是。男方贷款买房,借债送礼,塌了不少窟窿,之所以硬挺,就一个想法:娶媳妇是大事,不能让人家看不起。“有些小伙的个人条件稍差,过了25岁找不到媳妇,爹娘都不好意思去别人家串门子、赴喜宴。为娶个媳妇,情愿勒紧裤腰带,多出彩礼。”

因为拿不起彩礼,不少农村男青年长期单身,甚至成了“终身光棍”;不少农民家庭因婚致贫、因婚返贫,影响到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