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原标题:农民工行进在收入增加“快车道”上 渴望幸福升级

砥砺奋进的征程给每一代人打上鲜明烙印,农民工也在南来北往的跋涉中调整着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姿势”

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再次唤起人们关注。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提醒我们,如何保障并增进农民工的福祉,如何实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长期以来,农民工用勤劳的双手、辛劳的付出,为中国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让农民工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政府和社会责无旁贷。从总量逐年增长到2.8亿人,到月均收入比上年增加6.4%,再到21.3%的进城农民工开上了汽车……得益于经济形势的稳中向好和惠民政策的落地实行,农民工群体依然行进在就业稳定、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快车道”上。而义务教育年龄段随迁儿童在校率达到98.7%,反映上学难的比例下降2.4个百分点,一升一降,折射出公共政策的温度,抬升了农民工的幸福指数。

与亮眼的数据相比,结构的优化则赋予了这个群体新的时代特征。曾几何时,一根磨得发亮的竹棒,见证了重庆“棒棒军”的辉煌,也是农民工不怕吃苦受累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在各地举办的招聘会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熟练使用互联网,已是不少农民工的“标配”。新生代农民工首次超过半数,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10.3%,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加入“新蓝领”……经济社会的变迁重塑了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年龄分布和学历层次,农民工也在南来北往的跋涉中调整着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姿势”。

一部农民工的发展史,见证的恰恰是中国改革发展走过的岁月,标注的是中国人追梦圆梦的坐标。改革开放的“一声惊雷”,催生了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第一次民工潮;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中,进城农民工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奇迹;外出务工让亿万农民实现脱贫致富,10年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从3人增长到45人……可以说,农民工用双手托举了中国腾飞,也用汗水浇灌了美好生活。

今天,拥有干劲、闯劲、钻劲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融入城市、渴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渴望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从统计数据来看,如何增加本地农民工的收入,如何纾解农民工在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焦虑,如何丰富他们的社会活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是农民工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事关2.8亿农民工的获得感,事关全面小康的成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把“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外出农民工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这些战略擘划、有力举措编紧织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体系,为农民工开辟梦想成真的道路。

放眼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如此超大体量的农民工群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设计,才能让农民工群体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相识”接“相知”,“一棒”接“一棒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