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6月4日,青海省发布《2017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三江源、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增绿增水效果明显,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青海省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湿地面积达800多万公顷,居全国之首,这里也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和遗传基因库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其生态地位独特而无可替代。

据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韩德辉介绍,2017年,青海省4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域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分布在31.22~69.97。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域生态环境状况以“良”为主,与上年相比,41个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变化幅度在-0.32~1.18之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公报指出,三江源综合实验区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以“良”为主,总体保持稳定。其中乔木林郁闭度、蓄积量均呈缓慢正增长趋势,灌木林总体处于增长态势;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格局稳定,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流域水资源总量45.1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总量相比偏多108.5%,遥感监测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面积较上年4月增大49平方公里;流域内湿地植被生物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流域沙化土地植被转好,沙丘植被盖度、高度保持稳定。同时,该流域主要栖息地观测到的普氏原羚、鸟类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青海湖裸鲤总资源量达7.08万吨;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以“良”为主,区域内水资源总量相比多年平均增加30%,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呈升高趋势,平均产草量呈增长态势,灌木林面积变化不明显,高度呈增长态势。

“2017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各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分布在31.22~69.97之间,32个县域生态环境状况为良;9个县域为一般;两个县域较差。据此可以看出,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韩德辉说。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汤宛峰表示,2017年,青海出台了实施创新造林机制激发国土绿化新动能的办法,全省营造林首次突破400万亩,达到403.8万亩,为历年平均任务量的2.5倍。实施了新一轮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实施了新一轮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退化草地治理考核,使得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增绿增水效果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