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288家企业提供8900多个岗位,90%以上的参会企业是学校校企合作基地。同时还遴选了一些需求量大、专业对口、有合作意向的优质企业参会。”在刚刚召开的“江苏省智能装备制造业2019届毕业生推介会”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宝玲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前,江苏省组织的高职提前录取中,该校已招到新生近3000人。这是该校近年来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带来的新景象。

高职院校“吃不饱”和“输不出”一直是个老大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校应该积极融合,主动对接地方与企业需求,发挥出高校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特殊作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根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多年积累的人才与学科优势,以江苏省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实训中心等为载体,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帮助企业改造传统生产与管理模式,让企业走向智能制造之路。

同时,吸收学院教授、年轻教师参与项目研究,并吸纳学生参与,由年轻教师带领学生负责部分项目实施。既锻炼了年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标杆式学生,达到了服务企业与服务育人并重,真正走上了产教融合、校企同步发展之路。

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沈琳看来,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就应该到企业一线去找课题,摸清地方与生产企业真正的需求,校企合作方才能够落地,学校在智能装备技术、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等专业的优势,方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正是由于学校有了这样的理念,找到了合作的方法,打通了校企合作的“通道”,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高职校企合作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先行者”,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也由此成为“明星专业”。

“企业需要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动手能力的毕业生。因此,我们学校科研团队承担的项目,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成为老师们科研过程中的‘好帮手’,更成为企业创新创业上真正用得上的人才。”沈琳说。

经过实践,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都是物联网项目实施工程师、RFID开发工程师、物联网终端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等。他们经过3至5年的经验积累后,即能胜任物联网架构师、物联网应用研发工程师、项目经理等高级管理与技术岗位工作。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