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9月10日,“2018年智能计算及系统院士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先进计算和智能系统”为主题,来自中国国内外的9位院士和专家在论坛上分享各自观点,吸引了包括政府部门领导、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学术及研究机构人员等在内的500多人参加。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丛京生担任主席,与会的孙优贤、赵沁平、费爱国、陈纯、陈杰等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谢源和陈怡然两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Fellow)就智能计算及系统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分别作了演讲。

赵沁平表示,人类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目前机器思维尚只能达到人类逻辑思维中比较判断、概念形成、演绎推理等部分,距离如灵感顿悟等人类非逻辑思维还有巨大鸿沟。

“目前一些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主要还是基于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面向图像、语音识别,以及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等专项弱人工智能。还应探索更为通用的可以提升计算机系统思维能力的芯片,即相似计算单元(SPU)。”赵沁平说。

“如果只有三个人种树,分别完成挖坑、种树、填坑三道工序,若其中一人因病罢工,其余二人需要顶上。可如果有三千个人、三万个人种树,每道工序就必须对应到人,否则就会产生混乱。”丛京生举例指出,大数据时代不同于以往,必须要仔细分工才会有效率。

“深度学习正在‘卷土重来’,但这次我们更可能成功,因为人类具备了‘Big Data’和‘Big Computer’。而惟一能解决深度学习复杂度的,就是可定制计算。”丛京生说。

高文在演讲时称,目前的城市大脑主要基于城市中的若干个摄像头,视频的存储、分析、识别均在云上完成,分析识别的视频路数与云服务器的算力成正比,使大规模视频数据的实时汇聚成为城市大脑的首要瓶颈。

“‘数据大’不是‘大数据’,现有视觉认知计算系统无法有效解决‘脑眼合一’问题。我们可以学习人类的生物视觉系统,如眼睛(视网膜)的感知能力、大脑(视野)的对象识别能力等。”高文说。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337项中国标准外文版今日发布 涉及20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