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视觉中国因“黑洞”及“国旗”版权事件依然关闭,4月15日股价再度跌停。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视觉中国市值超37亿元被“黑洞”吸走。

视觉中国再度跌停:与供稿人签订的协议含规避责任条款引关注

正在整改中的视觉中国对其版权内容将做怎样的“自我清理”,何时复开?这家在2000年创立的国内第一家正版图片交易平台,是否需要并且有能力将问题版权图片的“雷”排完?如果自身版权池依然存在问题,下一个“黑洞式”图片是否会让其上亿营收遭遇风险?

《商学院》记者向视觉中国的董秘办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相关客服电话也一直未能接听。

根据2018年半年报显示,视觉中国的“版权变现”业务收入约占公司总营收八成,毛利率高达64%以上。

高毛利来自于高抽成。据了解,签约供稿人与视觉中国签订的“内容独家”代理的分成中,编辑类图片、视频,供稿人可以拿到30%分成,创意类图片为25%,编辑类漫画则为35%。

手握近乎垄断的海量图片库,作为版权代理商的视觉中国,以“中间商”身份赚走了约七成“差价”。

视觉中国的图片库来源主要是通过自行生产、代理、战略合作及收购等方式获取。其中,战略合作主要是指与全球第一大图片库 Getty Images 建立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负责版权内容在中国市场的分销。

而收购则主要是在2016年,视觉中国收购比尔·盖茨创办的全球第三大图片库 Corbis Images ,不过,Corbis 在国际市场的数字版权代理权,视觉中国则授予了Getty Images;在2018年2月,视觉中国又收购了国际知名的线上摄影社区 500px,同样关闭了本有的销售体系,将国际独家版权代理分销权也授予了 Getty Images。

这些收购实际上帮助了Getty在国际市场瓦解竞争对手,也被称为是在向 Getty “进贡”。

但是,在视觉中国看来则是取得Getty在中国分销权必须要付出的成本。拥有Getty高端图片资源库,对于视觉中国在中国市场的盈利非常重要。

视觉中国称自有的正版视觉内容资源中超过 2/3 为自有或独家内容,内容贡献者包括全球及本土超过 30 万名的签约供稿人及 240 余家专业版权内容机构。

正是这些签约供稿人上传的版权素材,让视觉中国“爆雷”。

协议中规避责任,转嫁风险

从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王岚(化名)给到《商学院》记者的代理协议可以看到,在与供稿人签订协议时,对自身版权池存在的风险有预知,并且尽力撇清可能出现的版权纠纷与平台之间的责任。

视觉中国要求供稿人作为授权方,必须是所提交的版权素材的创作人和唯一著作权人或授权代表,并且要求素材不能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或其它知识产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第三方其它合法权利,及不含任何违法内容;同时要求版权素材不能为职务作品等。

这也意味着,平台明知供稿人所提交的素材可能存在以上问题,只是依赖供稿人自律来保证上传内容的版权归属。

视觉中国再度跌停:与供稿人签订的协议含规避责任条款引关注

为了转嫁风险,视觉中国称,作为代理方不为授权方与任何机构产生的人和劳务纠纷、劳务合同纠纷、版权纠纷承担责任,并保留对授权方索赔的权利。并且在协议中指出,尽管有上述限制,但若出于以上原因,责任仍被追加到代理方,代理方在任何情况下的赔偿责任累计不应超过一万元。

除了与供稿人签约时弱化平台的审核和其它相关责任,视觉中国摄影社区用户协议中的“甩锅”表述则体现得更加直接。

《商学院》记者尝试在视觉中国摄影社区500PX中国版上注册,在使用协议中可以看到,其称“视觉中国摄影社区用户的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视觉中国摄影社区没有能力亦无责任审查作品是否存在侵权等情节,用户上传的作品涉及的侵权等法律责任全部由上传用户本人承担。

对于“无能力亦无责任”审查作品的说法,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向《商学院》记者表示这并非免责的理由。

虽然,在视觉中国在遇到可能面临的诉讼时,通过转嫁风险后的协议来保全最大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在“舆论风暴”面前,视觉中国则无法如此坦然,完全将责任推就给供稿人或社区用户。

对首张黑洞照片标注版权,对国旗、国徽、国家前领导人照片等标注版权,视觉中国在致歉信中表示作为平台方没有尽到严格审核职责,下线违规图片。视觉中国创始人、董事柴继军在“黑洞”事件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视觉中国对摄影师上传的图片把关审核方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显然,视觉中国虽然明知审核存在问题,却没有提前加大成本投入,做好为风险买单的准备。

许浩表示,面对海量信息,互联网平台针对平台信息拥有一类审核义务,比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九不准”内容等,而对诸如侵权等二类审核义务则可援引“避风港原则”,接到通知,及时删除。

视觉中国对审核问题的忽视,所自恃的或许是来自“避风港”原则的庇护,认为只要“通知+删除”就可以免责。

“避风港原则”是互联网平台经常所使用的内容免责规则,则起于著作权领域,主要是指如果平台或中介服务商没有能力进行审查,在不知情情况下出现侵权内容,只需承担间接侵权责任,在一定时间内及时“通知+删除”即可。

据了解,“避风港规则”最初由美国在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案》(即:DCMA法案)中确立。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一次确立了中国法规下的“避风港规则”。

但是,“避风港规则”不能成为互联网平台推卸责任的“帮凶”。针对网约车平台出现的安全问题,对于“技术中立说”等转嫁风险等说辞,《南方日报》曾刊文表示,监管逐渐向“红旗原则”偏移,即平台应负有审慎的注意义务、审查义务,如果对明显侵权的行为毫无知觉,显然应该承担起主体责任。

正如《电商法》规定,电商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签约摄影师上传的作品所涉及的版权纠纷,视觉中国是否可以援引“避风港规则”也受到了质疑。

对于签约摄影师本身来说,上传作品是否为自己原创应是明知,如果侵权或者争取不正当利益也应负有相关责任。而作为平台方,视觉中国是否真的没有能力对作品?

为了更好进行维权,视觉中国自行研发了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鹰眼”,可以通过自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授权比对自动生成报告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能力,自动处理约 200 万/天以上的数据,追踪平台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降低版权保护的成本。

对“鹰眼”系统的描述后来被改为“图像互联网版权保护平台”,但是,这一技术却没能成为视觉中国对版权池自查的工具。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王芳(化名)告诉《商学院》记者,其实自己并不清楚平台对图片的审核标准,上传素材的审核过程很快,无法选择该素材是否进行独家合作。

如果无法明确标准,有可能一些供稿人会出现一稿多投,甚至是将职务作品上传的情况,甚至将一些公共版权作品上传。

这种模糊的要求,似乎在默认供稿人的行为和素材都是合规,这也为后续版权问题留下隐患。

虽然,黑洞照片的版权所有方将使用权开放给全社会,视觉中国无权对其主张版权收费。但是,视觉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Getty Images在类似的诉讼中,却称自己收取的是费用是分发材料费用。

据2016年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著名摄影师卡罗尔·海史密斯(Carol Highsmith)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向公众捐赠了她的作品,公众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免费获取使用,这些作品却被Getty收录收费使用,并称 “分发及提供获取共享内容的渠道,与主张版权所有权不是一回事。”

因为,视觉中国在协议中明确指出,代理方公司收取客户的是授权许可费,客户通过付费获得版权内容的使用授权,视觉中国与内容贡献者采取分成合作模式。

尚未因“黑洞”图片进入诉讼程序的视觉中国,并未向Getty学习将主张收取的“授权许可费”变为“分发材料费用”,不过,未来如何还是未知。

只是,视觉中国的自我描述有时是互联网版权交易平台,有时则是提供视觉内容及增值服务的平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可以想象,如果放弃了版权代理的身份,仅仅是作为分发图片素材的共享渠道,平台就不能再打“维权式营销”的牌了。这种方式也被诟病已久,被称为是“钓鱼执法”。

维权式精准营销存风险

确实,可以留下在线侵权证据的“鹰眼”系统成为视觉中国发起维权诉讼的重要工具。

视觉中国平台的两家下属公司——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是主要的维权主体。

据相关统计显示,在裁判文书网上,与视觉中国系公司相关的诉讼文件多达上万件,其中绝大多数是著作权等侵权诉讼。这类诉讼,从2012年之后开始激增,2017年和2018年两年,两家公司的诉讼案件之和分别达到了2539件和2190件。

诉讼不是目的,能够达成签约协定成为客户才是。

根据2017年年报可见,视觉中国全年营业收入达8.1亿元,其主营业务——“视觉内容和服务”一项收入为5.8亿,占比达到71.66%,毛利率高达68.87%。根据2018年半年报,该项收入半年已经达到3.98亿,同比增长 33.73%,在总收入中占比82.64%,毛利率为64.32%。

之所以实现大幅增长,“高效获客带来的客户数量的增长”被视觉中国排在了第一位。确实,在2018年上半年,视觉中国的合作客户总数同比增长 48%,其中,企业客户数则同比增长了76%。

柴继军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视觉中国的利润里,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所有版权收入的)0.1%。

但是,从侵权转合作的效率却大幅提高。根据2017年年报曾提到,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2016年同期有超过 84%的增长;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 54%。被认为是“实现精准营销,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

视觉中国曾在年报中明确表示,通过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以及“鹰眼”系统提升公司获客能力和效率。

不可否认,视觉中国对拥有版权或授权的图片具有维权权利,但是“维权技巧”却可能引火烧身。特别是如果平台所主张维权索赔的图片,平台自身并不拥有版权或并无授权时,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是自己的财产,却要说是自己的财产,还拿去收取费用,这不叫权利滥用,这叫商业欺诈。”

据澎湃新闻的相关统计,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金融业是视觉中国主要的诉讼目标。与制造业相关的案件多达629起。而在今年在房地产、医院的诉讼较多。

摄影师的失望

打着替摄影师们维权的旗号,视觉中国的签约摄影师承认平台维权的作用,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漏洞。

视觉中国的签约摄影师张洋(化名)向《商学院》记者表示,针对视觉中国此次因“黑洞”而引起风波,他表示,主要原因是视觉中国把著作权不明确的作品拿来商用,平台有问题,但是总体来说“不能把洗脚水泼了,孩子也泼了”。

“视觉中国对图片的审查确实存在问题,但是,他们帮摄影师和内容原创者追索著作权,有助于树立国人的版权意识。只是,内容审查方面还需要看视觉中国后续的改进动作。”张洋表示。

由于摄影门槛太低,张洋已经从摄影圈投身到视频制作。“摄影师要通过维权,算计那些‘狗肉账’,没意思。”

对于平台上的普通签约摄影师而言,很难依靠图库平台为生。王芳也仅仅是玩票性质,在视觉中国一张图偶尔被下载一次收益几块钱到十几块钱。

张洋感觉,能靠视觉中国的版权代理为生的摄影师可能是一些专门拍摄娱乐明星的人。

娱乐明星的图片是巨大的变现窗口,视觉中国则自有布局。其中成立于2002年的东星娱乐就是视觉中国的自有品牌,以及SinoFootage,有近 1000 名专业视频签约供稿人,主要从事娱乐新闻图片和视频素材采编。

除了娱乐领域,对于其它各类型的摄影师来说,要想更好通过版权增加收入,无法依靠维权实现,而需要整个版权市场生态的完善,否则将会陷入谈版权色变的境地。

为合规版权合理付费也将逐渐会形成共识。

“在国外版权非常贵。”张洋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在帮客户拍摄视频中选用了美国一位小提琴家的音乐,要花几千美元购买两年互联网使用权。对一些字幕字体也是尽量用客户购买的字体。“这里面都是坑。”他表示,关于版权定价应该市场化,“如果你把图片定价定得过高,也没有人买你,同时有竞争对手,这就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人民网在4月14日发文倡议主流媒体在净化版权市场一事上主动担当,并计划与兄弟媒体做图片合作联盟,搭建优质新闻图片版权交易平台。

主流媒体的抱团行动也为视觉中国敲响警钟,或将增加图片市场的竞争态势。

一方面审核松懈来吸收海量版权素材,一方面通过维权式营销发掘潜在客户,视觉中国的高利润率背后,两端都暗藏风险。

正如黑洞引爆了隐形的风险成本,视觉中国自称的“垄断”资源最终也无法成为其护城河。保护版权不是目的,服务用户才是宗旨。自身“带病”的视觉中国是否继续选择“打官司”增长?并且能否与发展中的微利图库竞争中继续保持高毛利,还需要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端焰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