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原标题:颐和园为保护雨燕首次封闭廓如亭

颐和园首封廓如亭 160余只雨燕年度“体检”(图)

(记者 王斌)6月1日清晨,栖息在颐和园廓如亭景区的160余只北京雨燕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体检”。40余名鸟类保护志愿者在专家的带领下,记录雨燕的生存状态,包括称体重,测量喙长、翅长、体长、尾长,并为雨燕佩戴金属脚环。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颐和园每年采集到的数据,为研究雨燕种群变化、雨燕寿命及迁徙路线提供了资料,为制定北京雨燕的针对性保护方案提供了依据。此外,为给雨燕营造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环境,颐和园今年首次对廓如亭进行限时封闭管理,降低对雨燕的生存繁育影响。

雨燕也称楼燕,正名北京雨燕,主要栖息在适宜建巢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每年3月底至当年8月初,是北京雨燕飞抵北京繁育的时间。根据专业人员调查,颐和园廓如亭是北京市区雨燕分布较多的区域之一,最多时可达六七百只。因此,颐和园选定廓如亭作为每年雨燕环志的工作基地。

6月1日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环志工作就已正式开始。6组志愿者分工合作,陆续完成以捕捉、测量、戴脚环和放飞等步骤,为雨燕“体检”。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负责巡视的志愿者将撞入特质捕鸟网中的雨燕迅速解救下来,装入柔软的布袋交给雨燕管理志愿者。随后,负责环志的志愿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将鸟袋中的雨燕取出,用专用环志钳,在雨燕腿部佩戴上国际通用的环志。随后,负责测量的志愿者使用弹簧秤给雨燕称体重,用游标卡尺测喙长和头喙长、跗跖长,使用钢板尺测体长、翅长、测尾长。记录员记录相应的数据。在完成全部工作后,灵巧的雨燕被志愿者高高托举起来,轻轻挥动修长有力的翅膀,瞬间从志愿者手中起飞,在昆明湖岸划出一道道黑色的光影。

据统计,昨天志愿者共采集到160余只雨燕的数据,其中有105只雨燕是曾经环志过的。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史洋介绍,这说明颐和园的雨燕健康状况良好,存活率较高。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对百余只有过环志记录的雨燕进行数据对比,这将有助于研究雨燕的生存状况。“我们在2011年捕捉过一只有环志记录的雨燕,显示上一次环志时间为1999年,这令我们十分兴奋,说明雨燕野外生存的寿命至少能达到12年以上。”

史洋介绍,雨燕是一种很“恋家”的鸟类,一般情况下,如果往年在颐和园廓如亭筑巢繁殖过,今年也会飞回来。“从6月1日的观察情况看,有50多只雨燕属于首次飞抵颐和园廓如亭。在这当中,新孵化的小雨燕显著增多,这也说明颐和园雨燕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悉,颐和园联手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开展雨燕环志工作可以追溯到1997年。每年采集到的数据为研究雨燕种群变化、雨燕寿命及迁徙路线提供了大量资料,为制定北京雨燕的针对性保护方案提供了依据。摄影/本报记者 汪震龙

举措

首次临时关闭廓如亭 营造宁静繁殖环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保护雨燕在颐和园的生存环境,从今年3月雨燕繁殖的高峰期起,颐和园首次对廓如亭内部采取暂时关闭措施。廓如亭四个出入通道设置围栏,游客暂时无法进入亭内,但可在四周参观,通过这种方式为雨燕繁殖营造一个宁静的环境。据悉,暂时关闭措施将持续至10月份。

颐和园廓如亭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坐落于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端,与万寿山佛香阁隔湖相望,是颐和园内体量最大的一座重檐八角亭,所以又称八方亭。据颐和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的3月到8月,是北京雨燕飞抵北京繁育的时间。雨燕栖息在适宜建巢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面积约130平方米的廓如亭,由内外三圈共40根柱子支承,其中24根为圆柱,16根为方柱,顶部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整座建筑格局高大,周边环境开阔,非常适合北京雨燕栖息筑巢繁殖。颐和园的廓如亭每年都吸引大量雨燕在此筑巢、繁殖,是园内雨燕最集中的区域。

“雨燕在孵化繁殖期间,非常喜欢安静的环境。为给雨燕营造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环境,颐和园今年首次对廓如亭进行限时封闭管理,降低对雨燕的生存繁育影响。”颐和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封闭期为3月至10月,在此期间,颐和园安排安保人员对廓如亭周边加强巡视,对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做好及时疏导和雨燕保护宣传。

组织巡视人员学救助 “跌落”幼鸟再起飞

自每年五六月份起,新孵化的雨燕幼鸟开始练习飞行。不过,由于雨燕的“足型”特殊,无法在陆地上行走,只能从高处滑翔起飞。颐和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这个时候,飞行不熟练的小雨燕有时会不小心跌落到地面上。颐和园会在廓如亭区域增加6至8名巡视人员,及时救助这些不慎“跌落”的小雨燕。同时,组织巡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如何救助幼鸟,帮助小雨燕再度起飞。

据介绍,北京雨燕的足型被称作“前趾足”,也就是每只脚的四个脚趾指向前方或者侧前,没有向后的脚趾。尖锐有力的爪可以帮助雨燕将身体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岩壁或者建筑物上,然而无法在陆地上行走,因此雨燕也被称为“不落地的鸟”。

“每年小雨燕孵化后,羽毛渐渐丰满,幼鸟便从鸟巢中开始练习飞行。雨燕特殊的足型,使他们只能从高处滑翔起飞。飞行不熟练的小雨燕有时会不小心跌落下来。”颐和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这个时期,园方都会在廓如亭区域增加6到8名巡视人员,及时救助这些小雨燕。同时,在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颐和园组织巡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救助的亚成鸟,及时进行安置、喂水、喂食,静养一两天后,帮助小雨燕再度起飞。对相对较小的雨燕,第一时间送至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18年雨燕繁育期,成功救护16只小雨燕。文/本报记者 王斌

活动

昨天恰逢“六一”儿童节,颐和园特别邀请了20余名鸟类保护小志愿者和15个生态环境爱好者家庭,在廓如亭前度过了一个“鸟类科普”儿童节。

昨天一大早,小志愿者们就站在雨燕知识展板前,熟练地为游客讲解鸟类常识、普及雨燕环志知识。一名小朋友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告诉北青报记者:“通过这次近距离观察,让我对北京雨燕感到不那么陌生了,知道了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对北京雨燕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15个生态环境爱好者家庭在环志志愿者的指导下,近距离观察雨燕,与志愿者一同参与环志、放飞活动。

文/本报记者 王斌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