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令国人振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背后是来自气象科学数据的强大支撑。
“北京和张家口的气象条件是否适合举办冬奥会,如气温、降水、积雪,以及运动员关注的雾霾等大气污染状况等,是其申办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些都需要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进行支持。”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张强说。
张强介绍,针对冬奥申办委员会的需求,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在收集和整合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和北京地区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和统计加工,为冬奥会申办气象保障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是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支持组建,中国气象局主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作为依托单位的国家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该中心通过系统收集覆盖中国和全球范围的观测数据和数据加工产品,在促进行业协同发展、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累计用户突破27万,访问量超过4.5亿人次,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超过13.7亿元。
服务国家顶层设计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在轨测试完成后,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将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
“别小看那小小的改动,其服务范围将大大扩大。”张强介绍说,不仅能获得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大气密码”,还将覆盖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当地气象预报、防灾减灾提供支撑。
事实上,在更早之前,在科技部基础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指导下,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就开辟了“一带一路”气象专题服务板块,主要提供“一带一路”国家主要城市的实时天气状况、气候背景和灾害信息服务,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防灾减灾、交通运输和旅游等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同时,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还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气象资料收集的时效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估,确保该区域气象资料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效果有目共睹。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通过开展“一带一路”专题服务,满足了沿线国家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气象服务需求,加强并推动了沿线国家气象数据的共享与人才培养,提升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助力行业深度发展
航班延误,是国内航空业的顽疾。有数字显示,我国的航班准点率只有不足75%,乘客滞留机场、与航空公司冲突等现象屡见报端。2016年,天气因素造成的航班延误比例占到了56%,已经成为影响航班正常的主要原因。
张强表示,为减少天气因素对飞机飞行安全、航班延误等影响,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同航空部门合作,结合机场、航空线路以及航空安全管理等民航业务对气象观测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多种类的地面、高空、数值预报与服务产品的加工与实时数据传输服务。2016年以来,南方航空公司根据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航空气象专题服务产品,结合航空业务运行数据,建立了我国首个增强型气象情报系统,为南航的航班实际运行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情报信息支持。
为推进气象数据跨行业服务和深层次应用,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建立了一套“团队+制度+技术”的运维保障体系,7×24小时保障系统运行和监控运维,及时有效为行业提供专业的气象数据深加工和产品制作。“未来,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将继续在科技部基础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指导下,基于‘权威、开放、共赢’的理念,扩大资源收集的种类和范围,进一步提供共享服务能力,促进对科技攻关科学数据的分析挖掘,提升气象大数据资源服务内涵。”张强强调。
责任编辑:庄婷婷
-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
全国中秋赏月地图出炉 中秋节各地天气如何哪2019-09-12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奋进在教育强省的大道上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