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1年底,面向持证残疾人及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通信服务资费优惠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部门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公共信息指示设施的无障碍普及率显著提高;到2025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无障碍产品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信息技术服务全社会的水平显著提升……前不久,《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相关意见为完善我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补齐信息普惠短板、弥合数字鸿沟指明了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预约、扫码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极大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让一些老年人、残障人士有时感到不便。今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但就结构而言,在城乡之间、不同年龄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别。比如,60岁以上老人的上网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而言,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其生活质量,事关这些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无障碍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和所处环境的差异,使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和使用信息,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稳步推进,硬件上看得见的“障碍”在消除,看不见的服务“软环境”也在改善。自2013年起,超过800家政府单位搭建了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3.2万个政务网站实现信息无障碍。目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便利普惠的电信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了随时随地可接入的网络服务。也应看到,我国信息无障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产品服务质量不高、社会普遍认知不强等问题。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仍需多措并举、久久为功。
在产品上由点及面,将信息无障碍建设融入信息化社会。今天,信息无障碍建设应从单纯为某个用户群体服务转变为创建全社会的信息无障碍环境。当前,网站、APP是各行各业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窗口,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所有信息设备和服务进行无障碍优化,保障所有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将信息无障碍的理念融入到信息产品的研发和信息服务的运营中,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服务社会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服务上形成合力,让信息无障碍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信息无障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硬件上着力,也需要从观念、意识等方面着眼。在加大信息无障碍产品设备供给力度的同时,还应培养从业人员为相关群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相应服务的应急预案和行业规范,使推进信息无障碍成为各行各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孕育着全新的机遇。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实时翻译,助力老年人环游世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方便实现残疾人对无障碍产品的供需对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对政府来说,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对企业而言,将无障碍理念注入产品创新,不仅有利于赢得市场竞争,也能惠及更多消费群体。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
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企业 众赢社区链改新升级2020-11-23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