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平凡的你也很了不起——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中国人

(点击看视频)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题:平凡的你也很了不起——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中国人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经历居家、隔离、甚至一度停摆的鼠年,注定会铭刻于记忆。我们共同跨过了许多艰难不易,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欣喜。

辞旧迎新,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平凡如你我,在岁月的年轮留下哪些痕迹?

坚守

时间的指针轻轻划过,每秒皆是均匀无差。但在不同个体的感知中,时间又产生着密度差异。

47岁的宝音德力格尔,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名普通片警。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1672平方公里的辖区,他跑了20多年。

时光流逝,宝音德力格尔的出行“三宝”始终没变:摩托车、褡裢、公文包。以路为岗、挨家挨户,摩托车载着他往返牧民定居点,累计行程1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0圈。

送报纸、访民情、调纠纷……这位“管得最宽”的片警操劳着辖区大大小小的事情,为一个个散居点上的牧民连起一张网。

一个人的坚守,换得更多人的安心。无数平凡岗位上的忠诚,换来的是安宁、安定。

“这上面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架飞机。”29岁的民航三亚空中交通管制员洪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时刻关注着飞机的位置、高度和速度,提醒飞机保持安全间隔。

和全国近万名空中管制员一样,洪源的工作模式十分单一。24小时值班,经常需要熬夜。遇到紧急情况,短短几秒内,就要做出准确判断,每一句指令都至为关键。

2020年,洪源和同事们每天指挥300多架次飞机进出空港,高峰期每小时20多架次,每小时发放的指令最多有200条,保障了1500万人次旅客的出行安全。

从滨海南疆到冰雪北国,每一个了不起的数据背后,都有平凡人超凡拼搏的身影。

受疫情影响,比原计划晚开工10天的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连续四年实现年进尺10万米,累计进尺314万米,相当于钻透了355座珠穆朗玛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的这句话激励着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他带头24小时住在井场,全年吃住在井场的日子超过了300天。

在张晶带领下,队员们争分夺秒,冒着酷暑和严寒,奋战在荒野里,比上一年同期还多打了12口井。

这支成立于1953年的钻井队,用一个个刷新纪录的数字证明:王进喜的铁人精神从未走远,“为国加油”的口号依然响亮!

勇气

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为了测量珠峰“新身高”,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三次冲顶,完成了这一壮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20年,我们记住了“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见证了“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党中央一声令下,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齐集武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至2020年3月5日,湖北省累计分配医用防护服460万件以上、N95口罩900多万只、医用外科口罩6000多万只。米面粮油、瓜果蔬菜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抵,助力江城挺过最艰难时刻……

征服世界之巅、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需要勇气;先己后人、倾尽所有帮助身边人,更需要非凡的勇气。

湖北应城,距武汉不足100公里。疫情暴发后,企业停摆,应城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副局长夏望军心急如焚。

一边拉起防疫战线,每天行路数万步,确保应城市东十村691名在村居民无一人感染,一边受理拖欠工资案件114起,结案率100%……夏望军24小时连轴转,全年共为657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750万元。

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看似无解的难题迎刃而解,全民战“疫”的力量攻无不克。

2020年1月29日,因疫情防控需要,银川市公交车全面停运。在多数市民居家隔离之际,40岁的退伍老兵王晶主动走出家门,发起组建私家车爱心车队。

40多天,1万多公里路,免费接送医护人员逾6万人次,直至宁夏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

越是经历过寒冬的严酷,越期盼新春的美好。2020年,他们选择了逆行,也让我们相信,只要勇毅前行,终将抵达新的高度,收获更美的风景。

担当

疫情大考下,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为什么中国能成为世界复苏的“压舱石”“稳定器”?正是一个个普通人的担当,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支新冠疫苗从细胞培养到完成包装的生产周期约48天、历经6大步骤。新冠疫苗细胞病毒检验员、“90后”郑捷文的使命就是为疫苗生产把好“第一道防线”。

实验室中培养的细胞如果“手拉手”,排成的一条线超过5万公里;在高生物安全风险车间病毒区平均每日作业3到4小时;时常通宵检验,一天休息不超过5小时……这是郑捷文近一年来的工作状态。

为确保病毒被完全灭活,郑捷文和同事需要下午5点多进入实验室,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休息一两个小时又继续工作。“经常错过饭点,需要饿着肚子坚持工作。”

夙兴夜寐,争分夺秒,只为完成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凌晨5点半,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冰队副队长朱永涛整装齐备,穿着冲锋衣,脚踩冰爪,手握修冰刀,呼吸着零下20摄氏度的山风,紧贴着零下10摄氏度的冰面。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这位“90后”小伙儿已经工作3个多月。

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冰队修整的赛道上,冬奥冰雪项目雪车比赛将以最高超过1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进行。

从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到披星戴月离开场馆,保障国家队训练100多天以来,朱永涛每天在赛道步行约2万米,累计超过20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自驾距离;制冰面积约7000平方米,每天平均养护4遍,累计养护面积超过280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故宫。

“赛道每一处曲面、角度都关乎生命”,朱永涛和队友每天心里装着的,就是把赛道平整度和光滑度手工打磨至最佳状态,供中国国家队日常训练安全使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次极限挑战的背后,都有这样默默无闻的支撑;每一份亮眼成绩的书写,都有家国一体的担当。

2020年,受疫情影响,航空、海运、公路等物流方式遇阻,铁路货运量剧增,52岁的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江彤比往年更加繁忙。

共值乘336趟货物列车,包括中欧班列30趟,货物送往8个欧洲国家;值乘里程69552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半还多;牵引货物总重量100.8万吨,相当于100艘万吨巨轮;途中共鸣笛302400次,手指信号53760次……“我当了近30年司机,这些数据都创了新高。”

“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一份贡献,我突然觉得我的工作其实挺‘牛’。”江彤见证了中欧班列开行量逆势上扬,在运输防疫物资、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我们实“鼠”不易,致敬奋斗;2021年,我们更要“牛”气冲天,开创未来!

责任编辑:李牧晨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泉州市级财政投入经费9085万元“两中心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