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高洁)针对社会关注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互联网司法如何发展、执行难如何破解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几位大法官一一回应,并披露了最新举措。
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披露,知识产权维权存在 “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主要在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特点,现有的制度和实践操作也亟须完善。
贺荣透露,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入贯彻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使司法救济更加简便、及时、充分、有力,更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创新活力。
具体来说,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二是加强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加强商标权保护,推动建设品牌强国;四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互联网司法如何发展?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旗帜鲜明反对“暗刷流量”交易行为,有力打击网络黑灰产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网络游戏著作权案”,探索完善知识产权新客体保护规则,认定采取挂机方式形成的游戏整体画面构成作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披露,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即将制定出台《关于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推动构建形成一整套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在线诉讼规则体系,为全国法院开展在线诉讼提供规则指引。并将积极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在互联网法院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法院司法科技应用“试验田”作用。探索建设智慧法院大脑,建立司法大数据中台,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司法审判融合对接,努力实现数据驱动和泛在服务,为群众诉讼和审判执行提供智能精准服务。同时,法院还将研究制定技术应用规则,统一技术标准、优化平台功能、推动数据共享协同、保障数据安全,确保技术应用符合司法规律、符合程序要求、符合实践需要。
执行难如何破解?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披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制定强制执行法”。2018年9月,全国人大发布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民事强制执行法纳入第二类项目,由最高法院牵头起草。
最高法院成立起草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目前,相关起草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将尽快以法律草案形式报全国人大。草案稿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很多内容与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如引入了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希望通过诉讼程序给予各方充分程序保障。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推介13个典型经验做法2021-03-10
- 公安部门去年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1万余起2021-03-09
- 彰显法治的力量与温度——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1-03-08
-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免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2021-03-11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福州:暖心过冬至 欢乐共团圆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