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虚拟恋人”甜如蜜,“氪金”陷阱等着你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文静、马莎

只需几十元,就能和素未谋面的“虚拟恋人”谈一场恋爱,陪自己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目前,这种借助网络的有偿式情感服务,成为不少年轻人寻求情感慰藉和解压的方式。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虚拟恋人”在制造“甜蜜”的同时,也暗藏各种陷阱。有人为“虚拟恋人”花费重金,最后却落得“情财两空”。  揭开   

“虚拟恋人”让很多年轻人“上头”

从未谈过恋爱的小陈最近陷入一段“热恋”。每天,她都在微信上和“男友”聊天,但两人的相处模式仅限于网聊。

小陈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她喘不过气,却无处倾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网上可以找到“虚拟恋人”。

好奇心驱使下,她在网上下单了一小时的“虚拟恋人”服务,开始聊天。她将烦心事向“虚拟男友”倾诉,对方不仅耐心倾听,还不时安慰、鼓励她,让她倍感轻松。

一小时的聊天很快结束,小陈感到意犹未尽。此后,她几乎每天都下单续费,找“虚拟男友”聊天。“他声音好听,会安慰人。我知道这不是真的恋爱,但他的陪伴让我很‘上头’。”小陈说,她已经有点离不开“虚拟男友”。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尝试搜索“虚拟恋人”,并未发现相关商品,而将关键词换为“小哥哥”“小姐姐”“聊天”后,便出现了1500多件商品。从搜索结果看,很多店铺的开店时间不超过半年,商品的月销量却在千次以上,最高可达近万次。

记者联系一家店铺的客服后,收到一张菜单,上面详细陈列服务种类,包括陪聊天、陪打游戏、哄睡、叫醒、陪写作业等,通过连麦和语音等方式提供陪伴,费用根据聊天时长、从业者等级、服务内容等计价,每小时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包月最高可达1.8万元。

一名商家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选择“虚拟恋人”作为情感宣泄方式,“向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心事,反而更能畅所欲言。”

据他介绍,“虚拟恋人”的从业者大多是大学生。他的店铺共有80多名店员,其中大学生占九成。22岁的小白是大学生店员之一,他做这份兼职不到半年。“能做个‘树洞’(听人倾诉)、帮别人排解不良情绪的同时,还能赚点零花钱,一举两得。”小白说。

“甜蜜轰炸”背后的“氪金”陷阱

记者采访调研发现,“虚拟恋人”在为不少年轻人提供陪伴和精神慰藉的同时,暗藏重重风险。

最近,小付因“男友”越来越冷淡的言语和不断延迟的回复,结束了一段持续近两个月的“恋情”。在为“虚拟男友”前后花费数万元后,她意识到,“男友”爱的不是自己,而是钱。

小付说,刚认识时,“男友”会用各种甜言蜜语哄她。每次快到时间,他都劝说小付续单。“他说和我投缘,想多聊点。”

在“男友”的“甜蜜轰炸”下,小付不断续费、打赏,为“男友”“氪金”。时间长了,小付发现,“男友”只在冲业绩时对自己殷勤,平时都不闻不问。小付也想过报警,但得知续费、打赏属于个人消费行为后,她只得作罢。

“虚拟恋人”潜在的犯罪问题已引起警方关注。兰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主任丁浩说,部分不良商家抓住消费者的情感痛点后,会不断扩充服务项目,引诱消费者无止境续费。更有消费者遭遇“杀猪盘”,最后“情财两空”。

在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分享找“虚拟恋人”的体验,其中不乏像小付这样的“伪失恋”案例,原因大同小异。

众多网友陷入“甜蜜陷阱”的经历被记者的亲历式采访证实。记者在某电商网站下单“虚拟恋人”,短短半小时的聊天,充斥着对方的各种“土味情话”。问及是否有固定话术,对方坦言,入职前会提供培训和情话套路,为消费者营造人为的“甜蜜氛围”。

“每次接到客人,都有基本的话术,有的话我自己念出来都觉得尴尬。”一名受访从业者说。

通过进一步采访,记者了解到,部分商家还打着“虚拟恋人”的旗号,表面上提供情感咨询服务,暗地向有需求的顾客提供“裸聊”“文爱”(即通过语言描述进行性挑逗)等软色情服务。

在某视频网站上,记者搜索“虚拟恋人”发现,和“虚拟恋人”语音对话的直播视频层出不穷,不少视频标题以“开车”“污”等为关键词,对话内容充斥着低俗、软色情意味明显的话语。

在一条《揭秘“虚拟恋人”行业内幕》的短视频中,视频上传者陈述自己从事“虚拟恋人”近7年,对行业乱象表示担忧。“每年,这个行业都会因为部分商家暗中提供软色情服务被整改。”他介绍,这也是众多电商平台屏蔽“虚拟恋人”“陪聊”等关键词的原因。

在相关视频中,一名网友在留言中分享自己应聘“虚拟恋人”的经历,在入职培训中,商家让他们练习各种涉黄段子,并学习“文爱”技巧。

这名网友还爆料,不少“虚拟恋人”商家还招聘未成年人做兼职。在豆瓣、小红书等软件上,记者搜索到不少“虚拟恋人”的招聘帖。虽然招聘要求中规定求职者须为18岁以上成人,但记者假装应聘时,商家并未要求提供年龄证明。

莫让“陪伴”变“赔绊”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肃昌说,当前,不少年轻人面对长辈催婚的婚恋压力,往往无处遁形。在一段虚拟恋爱中,年轻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设定角色,而从业者也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营造“人设”。

“这种沉浸式的恋爱体验很容易让人沉迷,面对一个近乎完美的虚拟对象,年轻人会附着很多情感。一不小心‘陪伴’就变成了‘赔绊’。”杨肃昌说。

曾沉迷于此的小付现在有些后怕。“偶尔聊天、倾诉情感,‘虚拟恋人’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过于沉迷,或遇上不良商家,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小付说,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对“虚拟恋人”服务模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更多消费者像她一样落入陷阱,维权困难。

杨肃昌呼吁,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平台提供陪伴服务的行为。互联网平台应对相关服务进行严格审核,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少受访商家也表示,应加强行业规范,让陪伴服务发挥更多正面激励作用。

多位受访人士建议,家庭、学校、媒体和各类社会团体应引导年轻人树立理性、健康的价值观、情感观、家庭观,帮助青年解除思想压力和心理困惑,拓展青年社会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避免过度沉迷“网恋”。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讲习所·众行致远】中秘何以成为三“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