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关心 段昊书)当台风登陆,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何以安然无恙?当民生所需碰撞绿色减碳,气象服务如何找寻平衡点?当“未来之城”画卷铺开,需要凝聚哪些气象智慧?答案,全在这里——

保安全:担当城市运行的风险服务

2020年8月,台风“黑格比”来袭,上海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城区最大阵风达到10级,但并没有影响城市安全运行,这得益于上海智能网格预报、气象预警智能分区发布等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2019年研发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已作为“上海市城运系统”的核心专业支撑系统,融入“城市大脑”。

通过“气象先知”,气象服务信息不仅是气温、降雨、灾害性天气何时来临等,更纳入城市安全运行的各类应用场景。

在深圳,气象部门利用特区发展优势将人工智能等引入城市精细化预报当中,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化管理体系;在重庆,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入驻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与18个部门、106种数据实现共享交换,智慧气象产品一键式赋能城市治理。

破难题:做城市精细治理的绣花针

气象服务保障大城市运行,不只局限于防灾减灾。在水电气暖供应、城市交通、生态治理、快递服务、文化休闲活动等方面,都对气象服务提出更迫切、更精细化的需求。

天津气象部门与财政、电力、能源等部门合作,推动“智慧气象”与“智慧热网”相融合,精细到每1℃的服务,让寒潮来临时不会无暖可供,也令气温回暖时不至浪费能源。

广州市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与城市网格化治理工作的融合,广州番禺区十余个部门的数据、1200个“天眼”摄像头资料都与气象预报信息有效叠加,一个小小“停课铃”App,巧妙解决了长期困扰教育部门“遇到怎样的天气可以快速通知家长停课”的难题;一套为长隆旅游度假区订制的气象服务系统,除了保障安全以外,还能用于预判开闭园时间、调整经营策略,产生经济价值。

绘蓝图:协助规划绿色安全之城

朱淼淼,雄安某重点在建工程项目经理。每天早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了解工地天气实况及预报情况。6月11日,雄安最高气温突破34℃。一旦工地环境气温超过“警戒值”,他就要把工友们喊下来,防止中暑。

目前,雄安气象部门正按每平方公里建设一个工地自动气象站的标准“布网”,将难以从常规天气预报获取的气象数据实时上传“雄安气象大脑”,再通过智慧工地气象服务系统,将结合工地具体环境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精准投送至相关责任人手中。

北京通州,气象智能灯杆的实时数据接入了城市大脑智慧管理平台,连60米塔吊上都搭建了SKY微型气象站,气象服务已深入城市建设的“毛细血管”。

据了解,气象服务已成为了新建大城市规划建设阶段的重要决策依据。聚焦大城市发展,气象服务密切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