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新华社上海8月18日电 题:数字化新亮点频现 长三角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何欣荣 杨恺

长江三角洲的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以5G网络为基础的“数字长三角”建设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华源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截至今年6月底,长三角已累计建成5G基站43万个,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长三角组织实施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1300余项。

数字化新亮点频现 长三角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

长三角微光遥感卫星影像图。 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三省一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22.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4%以上;进出口总额从2018年的11.1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4.1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36%。

长三角承担着中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重任。据华源介绍,在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过程中,长三角通过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量约占全国38%。

“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战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包括民生领域在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可观可感。”华源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区域内的老百姓工作生活品质更高。

从民生视角看,“数字长三角”正在融入三省一市2.3亿多常住人口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户口迁移可以少跑腿、社保卡在多个场景实现“一卡通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上万家医疗机构……截至今年7月底,长三角跨省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或相关应用场景已达138项。

数字化加速的背后是创新动能被激发。截至今年7月底,三省一市共建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18家,提出技术需求936项,企业意向出资金额24.1亿元。

“依托三省一市的科研资源,我们正在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枢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说。

在5G网络覆盖的基础上,三省一市还联合启动建设了长三角算力枢纽节点,包括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安徽芜湖,设立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相关项目已签约。

中国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更高质量的亲历者,同时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截至今年8月中旬,讯飞开放平台在长三角已聚集超过76.7万支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36.4万个,开放技术能力498项,推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落地。此外,科大讯飞还在长三角积极布局创新机构,与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联合攻关,进行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

2022年,上海市长宁区基于科大讯飞服务支撑的长宁教育数字基座,累计服务区内106所学校及相关教育单位,覆盖约6万名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起到了较好支持作用。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秘书长徐甲甲说:“通过联盟等载体,我们正在推进长三角共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互动机制,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