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国内新闻
分享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人类首份月背样品,1935.3克!

新华社记者宋晨、张泉、徐鹏航

“经测量,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1935.3克!”

6月28日上午10时许,在热烈的掌声中,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移交了装有嫦娥六号样品的容器。

当覆盖嫦娥六号样品容器的红布被揭开时,现场的科研工作者赞叹:

“人类首份月背样品,是咱中国人采回来的!”

“比嫦娥五号采样更多,探月工程更进一步。”

“近两公斤的月背样品,是53天太空之旅突破重重困难带回的,也是中国探月20个年头的重要突破。”

在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眼中,这些成果来之不易。1935.3克的月背采样体现着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更凝结着广大航天工作者的心血智慧。

张克俭表示,数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勇挑重担,协同攻坚,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坚守阵地,无私奉献,实现了这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创举。

据介绍,嫦娥六号包括4台国际载荷在内的所有设备,均获取到珍贵的科学数据或影像资料,是中国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个生动实践。

“嫦娥六号是一次令人赞叹的任务,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其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NILS)载荷技术官员尼尔·梅尔维尔-肯尼说,太空探索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和各国人民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太空探索中,国际合作非常重要,通过合作我们将取得更大成就。

“从外观上看,我们发现嫦娥六号样品相较其他样品比较黏稠,还有结块的现象。期待后续通过系统科学研究取得新的科学发现和成果。”嫦娥六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葛平表示,将进一步发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探月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多功能厅,科研人员早早迎候在此。上午11时许,月球样品顺利运抵,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多位院士专家的见证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给国家天文台,并转运至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

“人类首份月背样品在科学上具有独特意义,将进一步增进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加快人类和平探索利用月球资源的脚步。”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说,后续将认真做好月球样品的存储、制备和处理,继续以月球样品研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夯实各类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广泛汇聚科研力量,加快实现原始创新重大成果产出。

此前,通过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深入研究,在月球形成与演化、太空风化作用及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科学成果,月球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月球最“年轻”玄武岩等80余项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

人类首份月背样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期待后续研究成果为月球探索带来更多惊喜。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全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