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了伤亡,就嚷嚷“抓家长”,终归还是一种昧于中国法律、社会环境的民粹想法。
应该明白,民事上的“过错”和刑事的“过失犯罪”不是一个概念。未成年人的伤亡事件中,很多会存在监护人没完全尽到监护责任的问题,甚至是严重过错;但需要对这种过错上升到刑事处罚的高度吗?
从犯罪的构成要件来说,过失犯罪的主观心态是:“应当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个“应当预见”的水平,其实是社会对当事人的强制规范,它是与社会环境、当事人的认识水平、职业责任等密切相关。
比如,前几年上海一名母亲极端不负责,给孩子洗脸时,用一团湿衣物捂到孩子头上,导致孩子窒息死亡,而被追究刑责。显然,她“应当预见”到这种对孩子的危险,是对孩子生命的极端不负责。
但更多的伤害案件中,家长的主观过失并没有那么大:一眼看不到,小孩子就摔倒了,这是在育儿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如果动辄要追究刑责,只会造成法律苛酷的结果。
大悦城这次坠亡事件中,关键要看家长抱孩子时有没有严重的过失,比如故意把孩子抱在栏杆外边等。要明白,过失犯罪的“应当预见”水平是与个人知识,以及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看护水平相一致的。一些汽车文化发达的国家,会认为孩子没配汽车座椅,是一项恶意极强的疏忽,足以构成犯罪,但在中国就未必是这样的。
法谚有云:“法律不强人所难”。如果真要生搬硬套西方一些儿童保护法律的话,那么,中国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都该坐牢。
对于这起事件,正常的法律人的思维应该是:作为经营方的天津大悦城,有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家长有没有尽到监护责任?而不是在案件被全面调查之前,就急于要求“抓家长”。
如果出了工伤,只会去指责工人“操作不当”,不去改进机床的安全保护措施,倒逼雇主加强安全教育,过去300年里这个世界就不会变好。孩子应得到社会的特殊保护,家长是第一责任人;但是,政府、商家、学校都应有义务促进未成年人保护水平的提升,家长的监护责任水平是与社会环境水涨船高的。
文/徐明轩
责任编辑:肖舒
- 今年以来天津河北有近三千人因治霾不力被问责2017-11-01
- 天津原市长黄兴国一审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2017-09-25
- 陕西一女子抱子从25楼坠亡 家属称其患产后抑郁2017-09-25
- 漳州一男子不幸坠亡电梯井 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2017-09-13
-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闭幕 李克强出席闭幕式2017-09-09
- 湖南宁乡3岁男童溜进正装修的邻居家 不慎从18楼坠亡2017-08-15
- 天津银行房贷利率上浮 首套利率上浮5%到30%2017-08-09
- 整改存问题 环保部约谈天津东丽河北邯郸等地负责人2017-08-07
- 山东男子张超在天津误入传销死亡 3名嫌犯被刑拘2017-08-07
- 天津22名干部因治污不力被问责2017-08-02
-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
双11快递都收到了么?网曝快递在小区保安室被2017-11-1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