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近日,2亿产业工人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并有望在这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中率先受益,实现较大幅度增收。专家预计,今年产业工人收入增速将达到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这是中央首次谋划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要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几乎同一时间,发改委制定出台的《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中,也明确提出“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参与起草《工作安排》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长万海远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工人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代表之一,提高产业工人劳动报酬,可以以点带面,带动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有效缩小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共享国家发展成果。而且产业工人的发展壮大也可以支撑制造业产业升级。

万海远表示,经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测算,上述政策一旦落实,今年产业工人收入增速将达到10%,比去年的8%高两个百分点。其中最一线流水线作业工人的收入增速更是能提高6个百分点。“当然,能否实现最终目标,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落实情况,也取决于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由于地方配套标准和能力不同,各地产业工人增收的幅度会有一定差异。”万海远说。

新时期产业工人指的是谁?

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考虑我国产业分工和发展变化的实际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围绕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等,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截至目前,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左右,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第二产业,近八成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六成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三成具有技术等级,农民工占六成左右。

与此同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据测算,制造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占5%;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高技能人才比重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74%的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六成以上没有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在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

责任编辑:肖舒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社科院举行“福建发展系列蓝皮书成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