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我们还要继续扩大开放。”近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表示,“我们希望,六百岁的紫禁城更加壮美”。

近年来,故宫开放面积扩大,举办了众多展览……不光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故宫的猫都成了“网红”。它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修缮宫殿:修复养心殿前进行33项基础研究

说到文物保护,故宫对古建筑的修缮,早已从一般土木工程修缮,变成一项项研究性保护项目。单霁翔说,紫禁城1200栋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栋都叠加着历代信息,所以修缮时,是开放的、多学科的。

比如,修复养心殿前,先进行33项基础性课题研究。单霁翔表示,把这座宫殿当时室内室外的文物进行彻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建筑状况、可移动文物来历、每个建筑构件的产地、施工方法等。

而且,在正式施工前还要进行工匠培训,最终考试取得资质的人,才能“持证上岗”,进入故宫文物修复保护的工地。

此外,对每个建筑构件还要详细记录修缮过程,出版修缮报告,这些构件都要用原工艺、原材料来进行修复。

单霁翔说,墙上摘下来的牌匾楹联都要测绘,修复后要一毫不差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建立文物医院 汇集200名文物医生

对文物藏品的保护,故宫也十分严谨。单霁翔曾说,故宫的藏品结构很独特,是“倒金字塔”形,珍贵文物占到93.2%。那么,该如何保护好它们?

单霁翔介绍,像古书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修复,木器、漆器等物品修复一直都在进行。但他也认为,过去修复上述文物的过程有不够科学的地方,即缺少科学诊断、科学分析。

所以,故宫建立了文物医院,汇集200名文物医生。这所特殊的“医院”配备各种先进的设备,比如分子分析设备、三维打印设备等,甚至还有一台文物专用CT机。

如何给文物“看病”?单霁翔以一件青铜器举例,“它是商代的,出土时碎了。我们修复保养时,就要知道金属成分是什么,合金比例是多少,今天又得了什么‘病’……清晰的诊断报告、治疗方案出来后,才送到青铜器修复人员手里。这份‘病例’也会一直跟着它到永远。”

单霁翔说,希望把这样的理念和修复态度告诉公众,所以这所医院对公众开放。

继续扩大开放:筹建外国文物馆

在修缮宫殿、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采取措施,用“削峰填谷”来平衡淡旺季的客流量,每天故宫只接待八万名观众,同时,把淡季的展览办得很出色,令这个时段来的观众有所收获。在此基础上,故宫开始全网售票。

此外,越来越多空间变为展区、展馆。比如午门雁翅楼,修缮后变为一个巨大展厅,先后迎来多个热门展览,“齐白石艺术特展”便是在此举办。

分散在各个展馆的展览,吸引了以前只顾埋头向前走的游客们,“人山人海”的场面不见了。随着城墙的开放,人们还能远眺美景。

“我们还要继续扩大开放。”单霁翔又举出了延禧宫的例子。他说,这个院子是“东西合璧”的,“我们想,就在这里筹建外国文物馆”。

据透露,紫禁城里的库房“南大库”,修缮好后也要作为“家具馆”开放,以“仓储式”方式展示故宫收藏的家具,供观众参观。今明两年,瓷器库房、古建筑构建库房、书版库房都将“仓储式”开放。

希望六百岁的紫禁城更加壮美

不过,即便开放再多区域、举办再多展览,来紫禁城参观的观众仍然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想让更多人看到故宫的珍藏,就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

“我们开始举办更多网上展览,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也能查阅到故宫任何一件文物藏品的信息。”单霁翔介绍,他们加大了微博互动。还开始做系列APP。

在第三届“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亮相的AR版《千里江山图》,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它以立体动画的方式、从多个视角切入,让名画“动”了起来。

据悉,故宫联合观唐文化等机构开展“国宝传承计划”: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书画著录、故宫珍藏的清代《石渠宝笈》中,精选100件书画珍品,通过AR等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保护、出版、巡展,推广珍宝。

建在端门的数字博物馆,也让很多不经常展示的长卷,以“数字”形式和人们“亲密接触”,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长卷的细节。这里还有“数字织绣”,功能强大的数字影院……

单霁翔希望,不断扩大开放的故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再过两年,紫禁城要过六百岁生日,“我们希望,六百岁的紫禁城更加壮美”。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