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海峡网11月4日讯  (中新社记者 李亚南) 中国当前有约4000万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为帮助这些家庭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困境,中国官方近来发布多项举措,以满足失能老年人对专业医疗护理和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

首先,为精准对接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中国日前发布文件提出,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以及与老年人失能密切相关的11种综合征等指标,对需要护理服务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

在北京,医护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做健康评估,依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依需要上门提供护理服务的模式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该市首个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平台截至目前已初具规模,成功为辖区内4800多位老年人完成入户医疗需求健康评估,并开展入户医疗服务9200余人次。

“护理需求包括生活照护和专业护理服务的需求。”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指出,护理服务尤其是专业的护理服务还是要由护士来提供,其他的更多照护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医疗护理员的队伍。

为解决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留不住、素质不高”等问题,有关部门日前发布文件对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从国家层面设立了明确标准。其中包括: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患者提供辅助护理服务的职业技能并强化职业素质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规定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建立健全医疗护理员管理和派遣制度,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

上海市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预计2020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将达530余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秦净透露,该市探索建立了“准入—培训—考核—使用”四位一体的老年专业护士培养模式,并积极推进护理员队伍规范发展。截至目前,共培训了1000余名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3万余名护理员。

为给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更好地提供服务保障或资金,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组织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确定吉林、山东两省为重点联系省份,探索建立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15个试点城市和2个重点联系省的参保人数达8854万,享受待遇人数42.6万,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人民币。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一大创新,就是从制度设计阶段起就十分重视商业保险的作用。”中国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刘宏健指出,这既减轻了政府负担,提升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也为参保民众提供了方便高效的护理服务。

国家医保局方面称,未来将从均衡各方缴费责任、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健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相关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着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为更多失能老人家庭“保驾护航”。(完)

责任编辑:黄仙妹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