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李逵再遇李鬼,只不过这次不是冒名顶替上大学。日前,河南周口47岁的退伍军人仵瑞华无意中发现自己在23年前就被人冒名以退伍军人身份享受安置待遇,冒名者现为当地某镇政府工作人员,每月工资3489元。截至目前,当地已就此事成立专项调查组介入,同时表态称“无论牵涉到谁,都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涉事人员亦被警方控制并接受问询。

现正经营一家小装修公司的被顶替者仵瑞华,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都沉浸和奔波于这桩被冒名顶替的申诉中,其现在的收入与冒名者的收入比,可能并不低,甚至外界会对此有所谓“值不值”的评价和议论。但对当事者而言,这从一开始就不是(或者说不仅是)一个23年经济收入损失的问题,而事关一个人的工作机会、职业规划和抱负(因为被冒名顶替的事,勾起了当事人对年少时志向的想法),于个人而言涉及到最基本的公平和权利,以政府人事管理而论,更攸关人事管理流程与制度的严肃性,以及基层权力涉嫌的寻租与渎职。

一桩退伍军人被冒名事件,因一次信息的主动公开而发端,更因相关情况被公之于众而成为舆论热议焦点,由此也可看到公开对于权力监督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当事人在散步中无意发现的一份“退伍军人安置名单”,牵出了23年前的冒名顶替上班旧事,也是因为信息公开后的被聚焦和广泛传播,才推动了个案内情的被调查,而不是循着当地一开始所谓“不闹僵”的劝解思路进行。公开之于监督的意义不可低估,哪怕只是一份年代久远的普通名单或者账目,都可能为公众勾勒一幅彼时基层权力运行的真实图景。

1996年的冒名顶替案,现在看来确实属于陈年旧账,甚至以现在的眼光、性价比去判断,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早已“不值一提”。但回到事发当时的基层权力运行真实状态,一位退伍军人被冒名安置或者一个高考学生被顶替上大学,类似的权力寻租和操作难度在当地的现实政治环境中,都可能注定会是考验某个“能人”或者某个“能量”家族综合实力的关键时刻。一次现在看来常规化的普通信息公开操作,当事人的姓名、服役信息乃至全套档案资料被发现和冒用,需要打通的关节自不会少,参与或者起码默许此类违规操作的公职人员是否会受到彻查和追究,公众与当事人一样拭目以待。

好在时过境迁,彼时有能量在当地呼风唤雨的责任人,现在可能多已失去干扰和妨碍调查的能力,这对彻查陈年旧案来说堪称利好。但在事件未进入舆论前的当地反应,对被冒名者想深究的举动不乏泼冷水者,很难去判断这是基于对陈年旧案复杂情况的逃避,还是对到目前为止仍隐于幕后的“能人”的袒护。无论如何这都不是政务服务该有的态度和做派,只会让权利被侵害者更加寒心,也让违规者继续坐享彼时侵夺而来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问责和惩罚。既然当地有关部门已有“顶替者亲属一手操办”的认定,那么对于“一手操办”有关的诸多环节、一应责任人,都应当有彻底的调查和梳理。

人事管理的陈年旧账不能一直被容忍而不清理和清查,此番靠信息公开意外“收获”的权力违规滥用的线索有必要被深究。不光是要给合法权益和机会被侵夺23年的当事人一个最基本的交待,更要以此为契机,对正在逐步完善的基层人事管理制度做对照性筛查。

冒名顶替的陈年旧事,要给即便在当下也时不时会发生的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萝卜招考招聘”再敲一次警钟:伸手必被捉,可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时代在发展,制度和技术终将趋于严密,社会对基层权力寻租的容忍度也随之不断降低。特别是随着信息公开范围与实践的扩大,彼时的权力违规操作,哪怕当时多么天衣无缝,都难免在不经意中被扯出来,甚至“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是权力现代化转型的一个副产品,给社会公共治理不断带来小惊喜。

责任编辑:陈锦娜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