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国内频道>社会新闻
分享

68岁的危重症患者杨罡先生,在上海历经了一次“生死劫难”。发烧10天后,杨先生于1月14日就诊一家三级医院,不到3天就昏迷不醒。24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随即转入上海市公卫中心。

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出院怎么回事?上海68岁危重症患者是如何被治愈的

“1月23日入院,今天是2月25日,整整一个月零两天。”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长期居住在上海给儿子媳妇带孩子。快过春节了,他回老家武汉置办年货,再度返回上海时,出现咳嗽发烧症状,就此经历“生死劫”。

杨先生抵达市公卫中心时,情况非常不妙:患有多年老慢支、肝病的他,即便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也仅能维持在70%,白蛋白仅25克,生命危在旦夕!收治入院后,专家组立即启动多学科综合治疗,应用机械通气氧疗、抗病毒药物、抗凝治疗、抗真菌、免疫球蛋白治疗等一系列措施,同时纠正患者电解质平衡问题,多管齐下,力图改变患者身体内环境。多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施治下,不到两周,杨先生情况大为好转,顺利拔管。

上海新冠肺炎专家治疗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对记者解释,重症、危重症患者指征有明显不同;临床来看,出现呼吸衰竭即为重症患者,呼吸衰竭后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治疗的,则为危重症患者。

“我们在早期就会评估哪些病人容易出现危重症。”胡必杰教授表示,老年患者以及有基础病的患者,容易转成危重症状。“我们现在还发现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这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危重症患者出院把关,极大考验着专家组的智慧。历经数日反复推敲与斟酌,专家组最终于昨晚敲定:目前杨先生情况已稳定,符合出院指征。整整一个月的“生死时速”,最终多学科专家团队凭借精湛技术,“跑赢”病魔。杨先生说,回家后最想看看1岁多的孙子,“我老伴是轻症,十来天前已出院,回家我一定要把医护人员的认真负责精神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好好向医护人员学习!”

责任编辑:林晗枝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