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北白鹅墓地出土的五件猫爪金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考古队领队杨及耘介绍,这些可爱的猫爪金饰出土于一号墓,目前还在文物整理阶段,猫爪金饰为片状,应该是佩戴在身上的串饰的组合。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东,属于北白(鹅)遗址的一部分。整个遗址北依王屋,南望黄河,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东南距洛阳70余公里。
2020年初,对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初步断定这是一处两周之际高等级贵族墓葬群。2020年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考古发掘,同年3月获得考古执照,随后组成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文物局和垣曲文物局共同参与的北白鹅墓地考古队,对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田野发掘工作自4月始,至12月结束,历时整8个月,发掘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墓葬9座,灰坑17座。
从本次发掘情况来看,墓地范围内墓葬分布较疏,以大中型墓葬为主,墓口面积在10至31平方米之间,深度在4至12米不等。墓葬形制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大型墓葬多口小底大,中型墓葬多口大底小。M6为积炭墓,椁盖上堆积近1米厚的木炭,且以木炭填充做二层台,其余墓葬二层台有生土和熟土两种。大型墓葬中,M5和M6被盗,葬具仅能辨识出一椁,棺数不明,M1为两棺一椁, 6座中型墓葬均为一棺一椁。墓主人骨架头向皆北,仰身直肢。除M5和M9,其他墓葬皆发现腰坑,其中M6、M8为空坑,剩余坑内各清理出殉狗一只。M1填土内发现殉人一个,俯身,无下肢。
根据墓位排列、规模及出土器物判断,M2、M3和M5、M6为两组夫妻异穴合葬墓,其中男性墓葬居东。
本次考古发掘收获很大,9座墓葬共出土各类文物50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石器、陶器、玉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器的数量是最多的,共出土铜礼器约140余件,包含了鼎、簋、鬲类食器,盘、盉类水器,壶、爵类酒器;另外还发现了大量兵器、车马器、玉器及组配,以及成套的铜编钟、石编磬等。在发掘和室内清理过程中,采集提取到皮革、布帛、麻绳、竹席等有机质文物。在M1铜壶内发现了液体,经实验室化验含有乙醇成分,属于果酒。在M4发现的铜盒内检测到动物油脂、植物精油和朱砂、方解石和文石等矿物类成分,判断是当时放置化妆品的载具。
北白鹅墓地此次最重要的收获是出土了近50件有铭文的铜器,内容共计有16篇之多。在M3、M5和M6出土铜器铭文中发现了“中氏”“匽姬”“太保匽仲”“匽太子”及“华”等内容,这些铭文传递出的信息,为解读墓地使用时代和墓地主人族属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铭文内容,“太保”这一官职,是西周时期周王室的三公之一,其始于召公姬奭,召公的封地又在“匽”(燕),也就是现在北京琉璃河附近,其长子继承并管理他的封地;召公仍以太保身份留在镐京辅佐周王室,周王另在镐京附近的陕西岐山县召地封为其采邑,其官爵和采邑由次子继承,也就是铭文中的“匽仲”。结合文献记载,随着平王东迁,召公家族的采邑被封在太行山南的垣曲召原,属于成周的王畿之内,结合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铜器铭文,可以确认北白鹅墓地就是召公家族在成周的采邑,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墓地的时代应该在春秋早期,与平王东迁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时间节点同符。
北白遗址位于太行八陉最南端“轵关陉”的必经之途,是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承担着拱卫成周的军事功能,同时也是一条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墓地出土了个别具有北方草原和江汉文化面貌的器物,是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佐证。
作为一处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北白鹅墓地为研究晋南地区两周时期的丧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探索周代的采邑制度、晋南与成周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晋南在整个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台央视记者田云华)
责任编辑:黄小群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最新社会新闻 频道推荐
-
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政府:中国国画院20套违建别2021-04-2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